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小米近期調整了 SU7 新車定購頁面中的措辭,將“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其中小米 SU7 標準版搭載的 Xiaomi Pilot Pro 由“小米智駕 Pro”更名為“小米輔助駕駛 Pro”;小米 SU7 Pro、小米 SU7 Max 搭載的 Xiaomi HAD 由“小米智駕 Max”更名為“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據(jù)《科創(chuàng)板日報》報道,2025 年“五一”假期期間走訪多家熱門新能源品牌門店并發(fā)現(xiàn),“智能駕駛”這一曾經的“宣傳 C 位”主打詞,正逐漸淡出車企產品宣傳的核心話術,甚至變成“你問我才說”的隱藏詞匯。除極少數(shù)門店仍以“智能駕駛”為宣傳口徑外,理想、小米、蔚來、阿維塔、小鵬等多數(shù)車企門店在宣傳產品時,均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改變。
報道稱,整體來看,在城區(qū) NOA 等輔助駕駛功能廣泛搭載于新能源汽車的趨勢下,車企銷售端的表述方式正從“功能宣傳”轉向“條件說明”與“責任提示”。多數(shù)門店已不再將輔助駕駛作為核心話術主動宣傳,而是聚焦駕駛體驗、空間配置等賣點。輔助駕駛內容多在用戶提問后才適度展開。對功能是否已開放、使用中是否可脫手、是否需要額外訂閱等問題,車企門店相關銷售人員通常以“當前政策無法宣傳為 L3”“屬于 L2 級輔助駕駛”等表述回應,并強調使用中的駕駛員責任。
IT之家注意到,4 月 16 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yè)一司在工信部官網上發(fā)布《裝備工業(yè)一司召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的公告。公告中強調:汽車生產企業(yè)需要明確系統(tǒng)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lián)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工信部明確要求車企在宣傳中不得使用“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智能駕駛”“高階智駕”等容易引發(fā)誤解的名詞,必須以“智駕等級 + 輔助駕駛”進行描述,例如“L2 級輔助駕駛”。此外,禁止使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等名詞,強調駕駛員必須全程參與控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