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菇嶺和石屋寺,猶如南天門上遺落邳南地區的一對明珠,照亮了古老的山巒草林,輝映著美麗的古鎮鄉村。禪寺峻嶺,早已聞名于世,我卻無緣看到,心存遺憾久矣。幸五一假期,應芳鄰邀約,共赴佳地,觀寺嘗景,豈不快哉!
是日,百花綻放,春和景明。下午的陽光更覺暖和,“寶馬”猶若脫韁的野馬,在邳南大地上馳騁。轉瞬已抵古城。久仰的磨菇嶺矗立面前。
磨菇嶺位于蘇豫皖丘陵地帶睢邳銅的邳南占城鎮,那里山巒起伏,狀若游龍。后劈山取石建沒新家園,周圍料石挖盡,獨留體態俊俏、風光獨特的磨菇嶺??慈ゴ_如鬼斧神工,匠心獨具,令人驚嘆,才得傳于后世。今有幸看到,倍覺親切感人!
磨菇嶺呈圓柱狀,植被覆項、冠冕翠綠,周邊壁立千仞、巖體斑駁陸離。頗欲登頂天下,卻嫌繞遠而退縮。只見嶺下粼粼一泓碧水蕩漾,倒映浩浩萬里天光,雖無游艇畫舫,也見林鳥群翔……
岸畔攤販云集,山貨滿目琳瑯。忽見一地攤前日本兵獨立一旁,驚疑間近前一看,原是一橡皮模特,旁書:憤恨發泄處!見幾個孩子正揮拳猛擊呢。
明白了,這里是革命老區,愛憎分明。須知不遠處的占城小學,就曾是古邳暴動組織發動者、時任邳縣縣委書記的王樹璜烈士就讀過的學校,這所學校也培養出許多革命英雄人物如王劍一等等?!拔锶A天寶、人杰地靈”是對這里最好的注釋。
從磨菇嶺到石屋寺,咫尺之遙,“寶馬”前出轉了一個彎,天色向晚,暮鼓晨鐘,晚風隱隱傳來濃郁的焚香味道,抬頭一望,古寺矗立面前。山門大書“山環古寺、月照禪林”,門前高大陡峭的十二層青石臺階,古樸典雅,沒有扶手,讓人望而生畏。我隨眾奮力攀登,三步一喘,五步一停,終于登頂,穿過山門,院里蒼松翠柏,郁郁蔥蔥,讓人耳目一新。殿內梁懸幡符,佛雕慈眉善目,莆團齊整,香客不斷。福袋飄浮,煙霧繚繞。寺院左邊的三筒古碑蒼桑,也為名剎添彩增色,可惜字跡橫糊,難以辨認,不知經緯,心存遺憾,怏怏而去。
轉到寺后,上面又呈一座大殿,規模宏偉。猶若“發現新大陸,”再拾級而上,奮勇攀登,緩步向前,終于走進大殿,規模寬闊,金佛煥然。只是幡符尚未展盡,雕象未全到位。原來這座大殿尚在重建之中,幾位工匠手忙腳亂地拾掇什么。鑒此,我忙問:“緣名石屋寺的石屋在何處?”他手指東北方向:“那里?!蹦睦锬兀繉碚胰?,不得要領,一知情者指著腳下密告我:就在這里。前面檔板斷路,只好望板興嘆,掃興而歸。
已經來過幾回的一位芳鄰告訴我,那邊還有尼姑庵看不看?當然要看,不留遺憾呀。遠見庵門尚開,似聞尼聲咿呀,近前一看:卻已庵門緊閉,毫無生息,只有觀音菩薩還默默守在旁邊的水池中,是在為尼庵站崗放哨嗎?“僧人不識解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笨磥磉@里的僧尼卻是時間觀念極強,惜時守規、不給游人多畄一絲分秒的,對下班時間的掌控分毫不差呢。
車窗外晚風徐徐、新月隱隱。歸途中不覺饑腸轆轆,過了運河高架橋已是萬家燈火了。當大家興說去哪家酒店時,我正啄磨著游記新詩呢。不妨記下,搏君一笑:
天賜地生比鳳鑾,
雙珠璀璨耀邳南。
石屋寺里參禪意,
磨菇嶺中籠翠煙。
鬼斧神工鑄俊嶺,
清風明月接塵緣。
俊嶺鐘磐無限好,
歲月悠悠意萬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