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已經變成主流了嗎?
最近陳德容、房琪跨界搞唱跳鬧得沸沸揚揚,傅首爾也從名嘴跨界去搞演技PK。
最讓人驚掉下巴的還是李玉剛,竟然從歌手跨界去當導演,上個月底還捧了個獎杯回來!
其實李玉剛不是第一次做跨界了,
畢竟從一個餐廳服務員到歌手,再轉換身份成反串演員,這一路的艱辛歷程確實值得稱贊。
還記得李玉剛在節目《星光大道》上,以男性的身份穿著花旦戲服出場,一開嗓便是驚煞眾人。
從他正式出道后,經受的非議層出不窮,
有說他將戲曲改編為了現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大力宣揚了戲曲文化;
也有人說如此改編是對戲曲的不尊重。
尤其是前些年和梅系傳人梅玖葆也是爭議不斷,所以這一路李玉剛到底經歷了什么,為何會與梅派鬧到無法收場?
逆襲之路
李玉剛雖說是在吉林農村家庭出生,可是父母從沒因為貧困而放棄孩子的學業,
他從小品學兼優,18歲便考入了吉林藝術學院。
可是家庭的重擔再也撐不住這高昂的學費,于是已經一只腳踏進大學校門的他只能悻悻離開。
李玉剛感嘆命運的不公,卻又無法向養育自己的雙親埋怨什么。
他一激動拿上200塊就去到了長春,可還剛剛成年的他哪有什么謀生之路呢?
被逼無奈的他只能去到餐館打雜,剛賺到第一桶金他就想逃離打工人被壓迫的生活,
于是跑到深圳去開了家家政公司。
可是大城市的生意哪有那么好做,失敗的他只能轉頭看向自己最喜愛的藝術之路,慢慢地他開始在小歌廳賣唱。
賣唱就需要學音樂,那時候可沒有智能手機,MP3的價格更是遙不可及,
于是連一臺錄音機都買不起的李玉剛去到了音像店打工。
這份工作他異常珍惜,畢竟能隨時聽到自己熱愛的音樂,還有時間學習唱法。
隨著唱功的增長,李玉剛在夜總會歌廳賣唱是越來越受歡迎。
漸漸地他開始有機會參與一些演出,其中有一場因為女歌手的缺席卻意外了覺醒了他的反串天賦。
直到2006年有人推薦他去《星光大道》嘗試一下,沒想到只是抱著試一試心態的他,卻直接沖頂了年度冠軍。
就這樣李玉剛的逆襲之路正式開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服務員變成了全國觀眾心中的國粹代表。
那么看似順風順水又勵志向上的他,又是如何被梅蘭芳之子梅玖葆注意到的,又是為何與他結怨呢?
矛盾初始
就在李玉剛大火之時,有些粉絲直接拿出了梅蘭芳與他比較,說他在現代的影響力絕不亞于當時的梅蘭芳。
李玉剛雖說同樣是靠男旦表演出名,但是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把現代流行和傳統京劇融合,
這創新雖讓年輕觀眾喜歡,可在傳統京劇中卻并不算“正派”。
梅葆玖是京劇藝術的代表人之一,更是梅派最正統的守護人。
他繼承了父親梅蘭芳的藝術,對京劇的要求以及品味自然更高。
在聽說李玉被說成“現代梅蘭芳”、“梅派傳人”時,梅玖葆自然有些不悅,畢竟對于傳統戲劇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冒犯。
在于唱功方面,更是無法相提并論。
李玉剛的許多作品中他使用男女聲交替演唱還會夾雜一些戲腔,唱功水平毋庸置疑。
可是他這種花活在專業戲曲人士看來,只是流行音樂的一種演繹方式而已,
與京劇演員根本無法相提并論,何況是梅蘭芳家這樣的大派系。
矛盾加深
隨著《新貴妃醉酒》、《為了誰》等歌曲的發布李玉剛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
可是走上成名之路后的他瞬間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李玉剛在媒體面前并不再謙虛行事,甚至還有人曝光李玉剛在梅葆玖面前說:
“我代表博大的梅派藝術”,惹來了極大的反感。
2009年,李玉剛在一個晚會上的爭議性事件,成了他與梅葆玖矛盾加深的重要節點。
當時節目組在表演結束后說出了“前有梅蘭芳,后有李玉剛”的夸贊話,
而李玉剛沒對此謙虛回應,而是直接擺出一副默認的態度。
這種做法讓梅葆玖特別不滿,覺得李玉剛的態度是對梅派藝術的不尊重,直接激起了梅派粉絲和傳統京劇愛好者的強烈反感。
這時候的李玉剛就算想澄清自己也只能算場面話,被熱度沖昏了頭腦的他確實還是有些孤傲的。
在梅派及傳統京劇迷看來,這不是一次單純的誤解,而是李玉剛對自身沒有清晰的認知,對于傳統戲劇更是少了些深刻理解和尊重。
那么深究其中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李玉剛的“飄了”是因何而起。
自我矛盾
首先就是生活條件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李玉剛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
好容易在自己喜愛的藝術道路上做出了一些名堂,也有了豐厚的收入。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讓自己持續受歡迎,既然觀眾喜歡這種傳統戲劇和現代音樂結合的方式,那就只能持續創作下去。
他一方面想把傳統京劇和現代流行元素結合,用創新方式推廣傳統文化,讓其能被更廣泛的年輕觀眾接受。
另一方面,這種創新方式不可避免地和傳統觀念沖突,自然就要接受這些非議。
市場導向和個人選擇成了他藝術生涯中的自我矛盾點,商業化的需求和純粹的藝術永遠不能交融。
這或許也是梅玖葆不認可他的原因,畢竟當初的梅蘭芳大師是真的放下了物欲之事,一心只想著傳承純粹的戲曲文化。
在李玉剛心中,就算他知道自己絕對無法與梅蘭芳這樣的大師相媲美,也只能咬著牙接受這樣的謬贊。
畢竟有了觀眾的認可才能吧這碗飯吃下去,可是這樣的吃相確實有些欠妥。
在藝術傳承里,只有重視傳統,才能真正創新。
梅葆玖終生堅守的理念或許并非適合所有人,但卻是很多老藝術家至死堅守的底線。
直至梅先生去世都沒能再與李玉剛有任何公開的溝通,不論是無可奈何還是有意為之,李玉剛確實演了一出“跳梁小丑”的自我鬧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