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老年人而言,手機在帶來便利與娛樂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近日,記者采訪發現,一些老年人已經“手機成癮”,陷入難以擺脫的困境,甚至嚴重影響到身體、心理健康。
老年人過度使用手機日益普遍
“以前我爸生活特別規律,早睡早起,還經常出去散步。可自從學會用手機刷短視頻,整個人都變了。”市民張先生無奈地說,“現在他天天在家里刷手機,家門都不愿意出,有時候連飯也顧不上吃、覺也顧不上睡。”因為癡迷玩手機,張先生的父親不僅作息被打亂,身體也出現了問題,眼睛干澀、頸椎疼痛,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長時間看手機導致的。
退休多年的王女士最近也遇到了煩心事。她經常在手機上看養生、保健的“知識”,還常常在網上下單購買一些“神奇保健品”。陸陸續續花了幾千塊錢,買的保健品吃了不少,身體卻越來越差。王女士說,孩子發現之后提醒她,自己經常看的所謂養生、保健“知識”大部分來源自媒體,不但存在很多虛假信息,而且還常常會陷入虛假保健品的陷阱。
采訪中,記者發現像張先生的父親和王女士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接觸到網絡世界,他們中的許多人卻在這個虛擬世界中迷失了方向。
“手機成癮”影響身體健康
“過度使用手機會對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影響。”商丘市立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家民說,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對老年人的睡眠、骨骼肌肉、心腦血管、視力等多方面造成影響。
睡眠方面,會造成睡眠質量下降。張家民說,一方面,過度使用手機會干擾正常的作息時間,特別是熬夜刷短視頻,可以導致生物鐘紊亂。另一方面,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可能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夜間手機發聲發光也影響老年人睡眠,從而導致入睡困難、睡眠淺等問題。
“使用手機時,老年人常常需要長時間保持低頭、彎腰等姿勢,可能導致頸部、肩部和腰部的肌肉勞損,甚至引發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骨骼肌肉疾病,長時間把握手機的姿勢讓我們手臂、手腕疲勞,手指在手機上頻繁操作也會讓我們肌腱疲勞,導致腱鞘炎。”張家民表示。此外,長時間玩手機導致運動減少,本該去公園跳廣場舞或者找朋友聊天、散步的時間都變成玩手機了。運動量減少不利于血糖、血壓控制,同時還可能產生血液淤滯,導致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
張家民說,老年人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會導致青光眼。使用手機時,人們通常會減少眨眼的頻率,這會導致淚液蒸發過快,從而引起眼睛干澀,甚至患上干眼癥。
了解心理方面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商丘心理協會理事、睢陽區中心醫院醫師、國家心理咨詢師方冰說,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沒有和子女一起居住,而是獨自居住在高層樓房的小區里,鄰里之間溝通、交流很少,這使他們感到非常孤獨,便用玩手機打發時間。
因為生活環境存在溝通少、理解少、關注少,老年人很容易出現安全感缺失,他們會從外界環境的家長里短,轉而關注自己的身心變化,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心理出現疑慮、偏執等軀體化癥狀。有的老年人老是覺著自己不是頭疼頭暈,就是胃疼難受,老想讓家人帶他們去醫院看病,結果到醫院一檢查卻沒有發現問題,也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方冰表示,老年人在得不到子女的有效幫助下,便會選擇在觀看短視頻或自媒體信息中尋找答案,但這樣并不能解決其心理問題,在惡性循環之下,就會造成對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嚴重。
那么,如何解決老年人“手機成癮”呢?“將溝通少、理解少、關注少變成多溝通、多理解、多關注。心理學研究發現,經常讓老年人與孫輩一起玩耍,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之一。也可以讓老年人養寵物,來緩解孤獨感。”方冰說,日常生活中應該讓老年人動起來,比如參加老年大學,學習手工或者繪畫等課程,讓其關注點從內在轉移到外在。這樣就會改善和緩解內心的焦慮、抑郁等情緒。負面情緒的減少、關注點的轉移,再加上與人群更多的互動,這便是解決“手機成癮”的最好良藥。
來源:商丘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