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召開十大,總政部主任兼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李德生當選黨的副主席、政治局常委等職務,一躍成為黨的領導人之一。
對于他的提拔重用,也是在那個特殊時期才有的現象。
那時候的地方干部、軍隊將領也許在一夜之間被打倒,成為眾矢之的;也許一夜之間提拔到重要位置上,成為紅極一時的人物。
在特殊的十年里,軍隊的楊成武、蕭華、黃永勝、吳法憲、邱會作、李作鵬、李德生、劉賢權等等,都曾經是政治新星。可隨著運動的起落,也都經歷人生起起落落,沒有一個幸免。
相比之下,李德生雖然也受到沖擊,可相對來說平穩著陸。
1967年,李德生被調任安徽支左,武將出身的他,不僅打仗勇敢,而且很有政治頭腦。在接到上級命令后,能把上級的指示領悟通透,使得武斗非常嚴重的安徽,在他的介入下逐漸緩和,沒有出現青海事件、內蒙古事件等。
雖然在過程中,軍隊付出一定代價,從大局出發來說,換來社會穩定,搞大聯合、促生產更是中央的意思。為此,他的經驗被推廣全國。
1969年,在召開九大時,他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并留在北京工作,在國務院業務組、軍委辦事組熟悉工作。這兩大辦公機構是支持軍隊、地方的核心機構。可見,上級對他的能力是一種培養、提拔。
此后,他擔任總政部主任,又在1971年兼任北京軍區司令員。除了這兩個職務外,安徽地方職務、省軍區、野戰軍的職務也繼續保留著,可以說他一人身兼多職。
1973年,召開十大時,根據老中青結合的原則,他被選為政治局委員、常委、黨的副主席。可隨之而來的是有人對他攻擊。隨著八大軍區司令員被調任,他到沈陽軍區任職,離開北京。
1974年,有人放火燒荒,給他扣上“大軍閥”的帽子,雖然還能工作,可那種政治環境,已經有些不信任他了,軍區有些會議就沒有通知他。此時,他認為再兼任黨的領導職務,也多有不便,徒有虛名而已,不如辭去,最終保留政治局委員的頭銜。
隨著四人幫被粉碎后,他也得到平反,在接下來的十一屆、十二屆都連續當選政治局委員,直到1990年退居二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