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巴“鐵”了那么多年,中國人去巴基斯坦,總覺得能感受到最真誠的友好,可一位博主踏上這片土地,迎接他的不是傳說中的熱情。
而是“中國人”這個身份背后,無處不在的特殊價簽:打車天價、住宿翻倍、要錢的孩子如影隨形,甚至在貧民窟,他被一群人圍住索要禮物,不給就被質問:“你是中國人嗎,中國人都會給!”
看過這位博主的經歷,網友們終于明白了韓紅之前表達的意思,這件事像一記重錘敲醒了大家,也讓曾經被大家視為無比牢固的 “巴鐵” 情誼,在現實面前接受檢驗。
中國游客的“身份價簽”
老莫這次的巴基斯坦之旅,原本是期待著在這個歷史悠久、文化獨特的國家,感受與中國友好的情誼,沒想到迎接他的是一種強烈的“身份差別”。
在巴基斯坦,他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身份,成了商家的斂財工具,每當他提到自己是中國游客,價格立馬水漲船高,仿佛他的旅行通行證就是一張“高價票”。
他本想體驗一把便宜的巴基斯坦本地住宿,但結果發現大多數經濟型酒店根本不接受外國游客,或者一旦接待,就立馬開出比當地人貴得多的價格。
更讓他難受的是,雖然入住的酒店設施普通,空調也是額外收費的,而且服務員總是催促他不斷續費,好像他的錢包就是他們的提款機。
再加上酒店服務并不盡如人意,老莫開始覺得自己仿佛是被系統性地“宰割”了,而最讓他氣憤的是打車時的遭遇。
每當司機看到他是中國面孔時,價格就突然暴漲,明明是短途的路程,司機非要開出遠高于正常收費的價格,即便他使用翻譯軟件溝通,想要表達自己不愿接受這些不合理收費,也往往無濟于事。
每一次被宰的經歷,都讓他更加心寒,老莫的旅行夢想開始變味,原本對“巴鐵”兄弟的友誼充滿憧憬,如今卻只剩下被當作“移動提款機”的苦澀體驗。
中國人變成“免費供應商”
老莫的困惑遠不止經濟上的不公平,在巴基斯坦的街頭,他常常碰到孩子們喊著“China, China”,眼巴巴地向他伸出小手,要錢、要零食,甚至有的成年人也不甘示弱,直接開始“要禮物”。
他剛開始還試圖理解,這可能是當地人生活困難的表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意識到這種行為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有一次,老莫走訪了一個貧民窟,結果被一大群人圍住,紛紛要求他購買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最讓他驚訝的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作為中國人自己理應承擔這些“責任”。
其中一位小女孩直接反問:“你是中國人嗎,中國人都會給我買禮物的” ,這種無所顧忌的索取讓老莫感到無比尷尬和憤慨。
老莫漸漸意識到,這種行為或許與一些自媒體博主和游客的“撒糖式”援助行為有關,那些博主通過贈送物品來博取關注,可能無意中養成了當地人對中國游客“必須給予”的這種預期。
而老莫作為個體,他只是一個普通游客,根本沒有義務滿足這種無理的要求,他不禁感嘆:“到底是誰慣出了這種臭毛病?”
老莫覺得自己好像一直被當成隨時能掏錢的對象,這種糟糕的感受,讓他對巴基斯坦原本的好印象徹底變了樣。
他覺得,在這片土地上,自己的身份被極度商品化,每一分施舍都成了被理所當然的期待,而這讓他對“巴鐵”這個詞的感情也變得復雜起來。
韓紅的話再次應驗
老莫一直自詡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背包客,總是希望能通過旅行去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并且貢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尤其是在中國西藏做過公益的經歷讓他體會到了幫助別人帶來的喜悅和滿足感。
當時,他常常在貧困山區遇到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孩子們,他們每次得到一筆微不足道的捐款時,臉上總是寫滿了感恩,這種簡單而純粹的感激,讓他覺得自己付出的愛心沒有白費。
而事情在他來到巴基斯坦后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西藏的感恩情景不同,老莫在巴基斯坦的遭遇讓他大為震驚,當地的貧困群眾似乎把援助當成了理所當然的“權利”。
老莫逐漸意識到,這樣的現象背后可能有著更深的文化和社會根源,他認為這種做法或許與一些自媒體博主所謂的“撒糖式”援助行為不無關系。
不少打著 “公益” 旗號的項目,都把心思全花在怎么給外人看、怎么博眼球上了,壓根沒想想接受幫助的人到底需要啥,也不考慮怎么幫他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獨立發展。
長此以往,當地人或許會認為所有中國人都是帶著“禮物”來的,而這也導致了他們逐漸習慣了對援助的期待,甚至將其看作了應得的事情。
經歷這些事后,老莫一下子就想起歌唱家韓紅說過的話:“我不會跑去非洲救助難民,我得先把自己國家的事辦好,再考慮幫助其他地方。”
這句話并非冷漠,而是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韓紅的意思是,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個體和社會,我們的優先級應該是先解決自身的問題,再去關心他國的困境。
要知道,咱們中國還有不少貧困地區,很多老百姓日子過得特別艱難,而能用來做慈善的錢和物資本來就不多,得先用在刀刃上。
如果我們將這些有限的資源無差別地投放到世界各地,而忽視了自己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最終受益的可能并不是最需要幫助的群體,反而會加劇資源的浪費和不公平。
援助不應該是無條件的給予,而是要有選擇性和智慧,它應當幫助那些真正有需求、且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變成一種被視作理所當然的行為。
要是做援助的時候不仔細考慮清楚,一股腦地給東西、給錢,不但幫不了受助的人,反而會讓他們越來越離不開別人的幫助,連感恩別人的心和自己努力生活的勁兒都沒了。
老莫在巴基斯坦的經歷讓他徹底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做哪種援助,都得先問問自己,接受幫助的到底是不是真正急需幫助的人?
援助是否真的能夠激勵受助者自力更生,還是僅僅養成了他們對援助的“依賴癥”,只有真正思考這些問題,援助才能更有意義,才能避免變成一種“錯位”的善意。
參考資料
抖音賬號老莫環球旅行——第23集 | 這是我在巴基斯坦聽到他們給我說的話,是誰給他們養成的這種習? #原創視頻 #中巴友誼 #巴基斯坦 #環球旅行 #一個人的旅行2025-04-16
抖音賬號文飛——這幾天韓紅的公開言論成了熱議焦點,她表示不援助外國難民,不贊同過多的照顧外國留學生,應該先把自己的同胞照顧好,不應該做那些打腫臉充胖子。你覺得韓紅做的對嗎?#百姓生活 #社會百態 #愛國2024-10-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