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到70后演員、集結全院最強力量。5月24日,上海滬劇院將攜滬劇宗師丁是娥代表作《羅漢錢》亮相第四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登陸武漢湖北省戲曲藝術中心。作為滬劇現代戲的里程碑式作品,《羅漢錢》70余年前在北京的成功首演推動滬劇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劇種,廣為流傳的“燕燕做媒”唱段正是出自該劇。“新面貌、新呈現,在全國舞臺上唱響上海的聲音。”上海滬劇院副院長洪立勇對記者表示。
《羅漢錢》以一枚象征封建婚姻枷鎖的銅錢為線索,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的故事。1952年10月,丁是娥、解洪元、石筱英、邵濱孫和筱愛琴五位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在北京劇場上演該劇,這也是華東區代表團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劇目之一,演出獲得了熱烈反響,并獲頒劇本獎與演出獎。丁是娥等藝術家以細膩的表演、清新的滬語唱腔,將勞動人民的質樸情感與社會變革的宏大主題巧妙融合。
“從音樂唱腔到人物塑造,《羅漢錢》極富丁派韻味,是每代滬語演員必學的作品。”當代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對記者表示,“作品上演后,全國各個劇種都到上海來學習、移植這部作品。可以說,《羅漢錢》替滬劇打開了別開生面的局面。”經典傳承需要與時俱進,導演沈剛透露,新版《羅漢錢》在重現經典唱段和橋段的同時增加了“歌隊”形式,夾敘夾議推動劇情。舞美設計也有所突破,三個轉臺將實現“蒙太奇”移步換景的視覺效果。
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是中國南方片戲曲藝術最高水平的盛會。從2017年起,這項盛會便匯聚了滬劇、越劇、淮劇、黃梅戲等南方多個劇種的精華,成為展示戲曲傳承創新成果的重要平臺。滬劇院曾于2019年和2023年兩度攜《敦煌女兒》和《陳毅在上海》參演。今年會演全國僅17臺大戲、12出折子戲入選。據悉,《羅漢錢》劇組已正式進入赴漢演出的沖刺階段。演出團隊將在未來三周內開展多輪全流程響排,從唱腔身段到舞美燈光進行精細化打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