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將于今年5月15日至6月底在武漢舉辦,滬劇《羅漢錢》作為上海戲曲代表入選。5月6日,《羅漢錢》赴武漢會演動員會暨媒體發布會于上海滬劇院舉行。這部曾以頒布婚姻法為主題唱響時代旋律的經典劇目,即將攜上海戲曲的榮光再赴征程。
動員會現場,程臻、洪豆豆表演《燕燕做媒》片段
動員會在上海市民耳熟能詳的《燕燕做媒》唱段中開始。《羅漢錢》以一枚象征封建婚姻枷鎖的銅錢為線索,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的故事。該劇是滬劇現代戲里程碑作品,由丁是娥、解洪元、石筱英、邵濱孫和筱愛琴五位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1952年10月17日首演于北京市北京劇場,是華東區代表團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劇目之一,獲劇本獎、演出獎。劇中傳遞的婚戀觀、婦女解放思想,與當時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進程同頻共振。后來該劇被全國各省市不同劇種移植,并被拍攝成方言電影上映。
動員會現場,程臻、吳爭光表演《夫妻相商》片段
即將啟幕的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被譽為中國南方片戲曲藝術最高水平的盛會。從2017年起,這一盛會便匯聚了滬劇、越劇、淮劇、黃梅戲等南方多個劇種的精華,成為展示戲曲傳承創新成果的重要平臺。上海滬劇院曾于2019年和2023年兩度攜精品力作《敦煌女兒》和《陳毅在上海》參演,贏得贊譽。
今年的第四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共有17臺大戲、12個折子戲入選,滬劇《羅漢錢》是上海唯一的入選大戲。這一殊榮再度彰顯了《羅漢錢》歷久彌新的藝術生命力。
“《羅漢錢》是滬劇的優秀保留劇目,其中有著滬劇最顯著的DNA,它是丁是娥老師的代表作,不僅故事通俗易懂,其中有些唱段也很優美動聽,比如《燕燕做媒》的紫竹調等。”上海滬劇院副院長洪立勇認為,此次參與南方片活動,是滬劇藝術走出上海、擴大影響力的重要契機,有助于加強與南方各地戲曲藝術的交流與合作,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滬劇劇種。
《羅漢錢》劇照
此次參加會演的《羅漢錢》由上海滬劇院于2023年重新創排,匯聚了滬劇院三代演員,在劇情、舞美上都有調整和創新。
“從音樂唱腔到人物塑造,《羅漢錢》極富丁派韻味,是每代滬語演員必學的作品。”當代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對記者表示,“作品上演后,全國各個劇種都到上海來學習、移植這部作品。可以說,《羅漢錢》替滬劇打開了別開生面的局面。”經典傳承需要與時俱進,導演沈剛透露,新版《羅漢錢》在重現經典唱段和橋段的同時增加了“歌隊”形式,夾敘夾議推動劇情。舞美設計也有所突破,三個轉臺將實現“蒙太奇”移步換景的視覺效果。
《羅漢錢》劇照
據悉,《羅漢錢》劇組已正式進入赴漢演出的沖刺階段。演出團隊將在未來三周內開展多輪全流程響排,從唱腔身段到舞美燈光進行精細化打磨,并將于5月20日在上海外高橋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一次匯報試演,隨后便“出征”武漢。
上海滬劇院還將依托SMG七彩戲劇平臺的專業資源,對《羅漢錢》各個時期的版本進行梳理及4K修復,并推出“七彩戲劇”專區,同步投放劇目解析、演員訪談、歷史回顧等精華內容。
記者:王永娟、施昱辰
編輯:寧平英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