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5月5日迎來立夏時節。立夏之后,氣溫升高,雨水明顯增多,春天里播下的作物種子在此時節也相繼出苗。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眼下全國春播進入高峰,目前東北地區已春播糧食近1億畝,完成超兩成。而夏季糧油的主要作物冬小麥目前進入灌漿期,夏糧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長江上中游冬油菜現在已經大面積收獲。今年,全國冬油菜面積穩中有增,達1.1億畝,豐收在望。
江西新余:早稻田管忙 無人機追肥保穩產
近日,江西新余市的53萬多畝早稻栽插任務已結束,種植戶和各基地正展開首輪田管作業,包括追肥、蟲情監測等,確保5月上旬完成首輪田間管理。
在新余市渝水區南安鄉,種糧大戶龔凌保通過農機服務平臺調度了3臺無人機,為自家的1300多畝水稻追肥。
接單的無人機操作員龔鑫是“00后”的新農人,今年7月他即將大學畢業。在校期間,龔鑫學的是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余時間他自學了農業知識,參加了無人機操作員培訓。大學最后一個學期,他來到南安鄉的農機合作社實習,并決定扎根農村。南安鄉是新余市的糧食主產區之一,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當地整合無人機等農機資源,形成聯動機制,為水稻田間管理提供高效的機械化作業條件。
今年,新余市的早稻種植面積達53.3萬畝。目前,各地正加緊作業,確保5月上旬完成首輪田間管理。
山東德州:8萬畝棉花陸續播種
眼下,山東德州夏津縣的8萬畝棉花陸續播種,棉農們搶抓晴好天氣,爭取早播種早出苗,為棉花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在夏津縣新盛店鎮的千畝高標準棉田里,多臺播種機在田間穿梭,播種、施肥、覆膜等工序一氣呵成。據了解,夏津縣的棉花采取訂單式種植模式,從播種到收購都是由合作社統一進行管理,減少了種植成本,并且種植棉花還享受國家補貼,保證了農戶收入。
今年,夏津縣棉花種植面積達8萬畝,夏津縣還發揮國家級棉花制種大縣優勢,高標準建設了5處棉花良種繁育基地。目前,制種總規模達到2萬畝,苗種總產量達到300萬公斤,供種面積達到200萬畝,棉花種業產值達到4億。
吉林洮南:制種玉米開始播種 新模式助農增收
近日,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吉林省洮南市進入到了玉米種植的時節。其中,制種玉米作為種子生產的玉米品種,也開始大面積播種。
在洮南市車力鄉的一片制種玉米田里,多臺一體化播種機正沿著預設軌跡有序播種。據了解,這種播種機復合了多種功能,集導航、開溝、播種、施肥、覆膜于一體,機器可以高效、精準地完成每道工序。
除了有播種機的助力,當地還積極推廣新的種植模式,比如“小壟雙行、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的種植方式。種植戶通過縮小傳統壟距,在單條壟上交錯種植雙行玉米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膜下滴灌和水肥一體化則可以有效控制雜草、保墑保肥。
目前,洮南市有2.8萬畝玉米制種田采用了這種種植模式。此外,當地還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企業為合作社提供優質種子,并提供配套技術服務,全程參與制種玉米的種植,并與合作社簽訂收購合同,讓種植戶吃下“定心丸”,增加收入。
黑龍江:農機作業忙 旱田作物播種約2800萬畝
這段時間,黑龍江多地搶抓氣溫回升、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全面開展育秧、大田播種等工作,廣袤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截至5月4日,黑龍江全省玉米、大豆等旱田農作物的播種已完成近2800萬畝。
在嫩江市的一處農田里,大型農機正在進行玉米精準播撒作業。播種的同時,施肥、覆土等工序也同步完成,這種“種肥同機”的作業方式提高了播種效率。在北大荒集團大西江農場的農田里,多臺農機正進行大豆的播種、鎮壓、施肥等工作,通過調整播種間距,植株的分布更加合理。在佳木斯市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的智能育秧基地里,巡檢機器人仔細“呵護”著水稻“寶寶”健康成長。種植戶只需要點擊手機,就可以對兩公里外的育秧棚進行“掌上巡田”。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從大田播種工作開展以來,截至5月4日,黑龍江全省玉米、大豆等旱田農作物的播種已完成近2800萬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