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古時河流眾多,能叫上名的有十二條:瀟河、涂河、龍門河、圪塔河、牛耕河、麻麻河、澗河、黑河、白龍河、泉子河、河口河、津水河,可以說十二水并流,縱橫交匯。最大的河流西去的瀟河與南來的涂河在榆次東合流,稱為南北合流。澗河曾是榆次城北一帶村莊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如今修了水庫,仍在調節榆次氣候環境上發揮著作用。
明弘治十年(1497)秋,大霖雨積旬,縣北孫家山南移二里許。(按《弘治實錄》十年五月庚午,清源縣地震,十一年七月丙辰,太原府地震有聲。孫家山南移事疑為弘治十一年太原地震時移動。)
明弘治十五年(1502)七月大雨,害稼敗民舍。
明正德十一年(1516)六月淫雨,水出縣西南,民舍俱淪圮無遺。
明嘉靖十九年(1540)六月,山水漲發,漂沒田廬。
明嘉靖二十年(1541),涂水浸溢四十余里。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六月淫雨,涂水溢,淹田廬。
明萬歷八年(1580)七月,涂水(今瀟河)漲,懷仁里田舍盡毀。
明萬歷十四年(1586),什貼里暴雨,平地水深三尺。
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修文里大雨,水數尺,損民舍百余間。
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閏四月初三,牛村大雷雨水發,民男女二十余人歿。
清康熙二十九年(1683)水災。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淫雨,晚禾不熟,多荼,民采食之。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春淫雨,平地出水,免捐賦。
清雍正六年(1728)秋淫雨。
清道光元年(1821)五月二十八日洞渦水漲發,麥皆沒。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六月十一日大雨,象峪河、洞渦河大發,水深數尺,淹沒田廬無數。
清咸豐五年(1855)五月十五日大雷雨,西南鄉等村平地水深數尺,屋宇多圮,六月初六大水損民屋。
清同治二年(1863)六月初九,洞渦水漲,淹沒民田數百頃,塌民屋數百間。
清光緒九年(1870)八月涂水(今瀟河)漲發,濱河演武等十九村沖塌民房干余間,淹田禾百余頃。
民國二年(1913)七月十三日涂水(今瀟河)暴漲,沿河王村、懷仁、西長壽、演武、永康、史家莊、郝村等五十余村均被水成災,郝村尤甚,民舍、農田淹沒殆盡。同時官甲渠亦潰決,水勢洶洶,直沖小東關,南至郭門外,多數農田盡成澤國。
民國三年(1914)六月初三,黑河水暴發,合以澗河,沿河各村多被其害,鳴李村尤甚,廬舍田園悉遭淹沒,農田積沙厚二、三尺。
民國四年(1915)夏,澗河水又漲,秋村被災,慘狀與上年鳴李同。
民國七年(1918)秋,大雨傾注,經旬不止。
1954年8月中下旬兩次下大雨,市內塌房822間,壓傷5人,死1人,15000畝秋田受災。縣內河水漲,山洪發,50個鄉普遍受災。嚴重者有21個鄉,54個自然村。一共沖毀麥田1541畝,秋田12307畝,減產五成以上者21463畝,五成以下者41964田。
1955年秋澇。
1959年8月20日降暴雨73.4毫米,瀟河流量達1435立方米/秒,張慶公社發生內澇,54000畝地積水,危害嚴重。
1962年7月14—15日降水154.3毫米,引起山洪暴發,河水猛漲。瀟河洪峰達2390立方米/秒。東趙、城鎮、郊區、張慶、陳侃5個公社的1萬多畝秋田被淹沒。市內晉華職工宿舍、經緯紡機廠、鐵路職工宿舍、建筑一公司、工業學校、新建街、道北街、正太街、糧店街、任家巷、寇家巷均受到城北洪水沖擊,全市城鄉受災單位158個,農田受災面積92393畝,糧食減產1萬噸。
1963年5月22—23日,降水129毫米,地下水位上升,10個公社發生內澇,其中以張慶、使趙、郊區、陳侃、東陽5個公社受災最嚴重。據15個公社的175個大隊統計,受災面積95590畝,積水面積達58251畝,塌房1339間,淹沒糧食3800公斤。8月2日中午兩小時降水123毫米。集中降落于城鎮、郊區、北田、莊子4個公社,倒塌房屋158間,秋田受災1896畝。
1964年9月上旬中旬連降大雨,部分秋作物莖稈倒伏,籽粒霉爛;部分秋作物后期返青;內澇地區棉桃、棉鈴霉爛,造成農業減產。
1973年6月15日降暴雨,同月25日至30日又降暴雨。暴雨之急,洪水之大,百年未見,縣內120個大隊受災,面積達69426畝,以北田、陳侃兩公社最重。良種場、氮肥廠受到一定損失。
1974年7月29日降暴雨,鳴謙公社流村大隊受災面積397畝,全大隊62戶農家受災,沖毀房屋、窯洞214間(孔),淹沒水井17眼,損失糧食14125公斤,被褥121套,衣物生活用具無數,總計損失48000元。
1983年8月21日降暴雨(大風、雹),北田公社受災最重,小趙等8個大隊32600畝秋作物受災,糧食、棉花、果品、紅棗嚴重減產。淹沒磚廠7座,損失磚510萬塊,經濟總損失30萬元。
1987年,洪澇,塌民房30間,嚴重損壞的123間,農作物受損失。
1988年,洪澇,全市農作物受災24.4萬畝,成災13.3萬畝,成災人口8.4萬人,其中重災民1.4萬人,特重災民0.2萬人。倒塌民房658間,損毀民房835間,洪水沖淹房屋373間,滑坡下陷房屋14間,包括當年風雹災,損失共計152.4萬元。
1989年,洪澇,受災1.1萬畝。來源歷史上的小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