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后,可能會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加上高濕的氣候、飲水飲食衛生狀況的惡化、生存環境的污染、病媒生物的孳生、人群暴露風險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諸多因素影響,極易發生各類傳染病流行,做好傳染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一、腸道傳染病
(一)洪澇災害時常見腸道傳染病
1.霍亂
霍亂是洪澇災害后可能出現的嚴重的腸道傳染病。在我國,霍亂屬于甲類傳染病,危害大,傳染力強。霍亂由霍亂弧菌引起,人體常會出現嚴重腹瀉和噴射性嘔吐,這一過程會導致人體流失大量水分,造成嚴重的脫水,進而危及生命。
2. 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由志賀菌屬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經消化道傳播,食物及水源受污染可導致暴發流行。癥狀包括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和黏液膿血便等,并伴有發熱及全身毒血癥癥狀。
3. 傷寒和副傷寒
傷寒、副傷寒是由傷寒沙門氏菌和副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傷寒及副傷寒的癥狀相似,但副傷寒患者病情通常較輕微,病程較短,病死率也較低。多數病人的主要癥狀是持續高熱,體溫持續在39℃以上,可長達10~14天。病人逐漸出現發冷、頭痛、全身肌肉及關節疼痛、反應遲鈍、表情淡漠、甚至昏睡不醒。傷寒、副傷寒傳播常與水污染有關,傷寒桿菌在水中的生命力很強,可存活1-3周;也可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特別是受污染的貝類海產、未經洗凈的蔬果等。
(二)如何預防腸道傳染病
1.預防腸道傳染病,以搞好飲食、給水、環境和個人衛生等切斷糞-口傳播為主的綜合措施并加強疾病監測,做好“三管一滅”,即管水、管飲食、管糞便、滅蒼蠅。
2.防止“病從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飯前便后要洗手、買回食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熱透、生熟食物要分開、出現癥狀要就診。五不要:生水未煮沸不要喝、無證餐飲不光顧、腐爛食品不要吃、暴飲暴食不可取、被污染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二、蟲媒傳染病
(一)常見蟲媒傳染病
1.流行性乙型腦炎
簡稱乙腦,是乙腦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經蚊傳播,多見于夏秋季,臨床上急起發病,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遺癥。在洪災時所有人群均易感。
2.瘧疾
民間稱“冷熱病”、打擺子。它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經按蚊叮咬而傳播。瘧疾最常見的早期癥狀是發燒、頭痛和發冷。
3.登革熱
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蚊子)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典型癥狀為突發高熱+三紅征(面、頸、胸部潮紅)+三痛(劇烈頭痛、全身關節痛、肌肉酸痛)+皮疹。
(二)如何預防蟲媒傳染病
1.防蚊滅蚊是此類傳染病的根本措施。在洪澇受災的休息與生活區域內充分利用滅蚊劑和蚊帳。同時消除積水,填平洼地,消滅蚊蟲孳生地。
2.針對受災區域內的重要傳染源家禽、家畜,應做好飼養場所的環境衛生,人畜居地分開,同時及時給家禽、家畜接種疫苗。
3.在進行洪澇區域活動時著長衣長褲,減少皮膚在外的裸露,裸露部位涂抹趨避劑。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洪澇災害時常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1.鉤端螺旋體病
簡稱鉤體病,汛期居民接觸疫水機會增加,接觸疫水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皮膚破損者更易感染。臨床上常見的是全身乏力、酸痛、小腿疼痛、眼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2.流行性出血熱
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被老鼠咬傷皮膚,破損的皮膚接觸老鼠的尿、糞、唾液,及吸入攜帶有漢坦病毒老鼠的尿、糞、唾液等污染的塵埃等都可能感染。該病起病急、畏寒、發熱;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狀;頭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頸、上胸部充血潮紅 (三紅),呈酒醉貌;眼瞼浮腫,結膜充血,水腫,有點狀或片狀出血。
3.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蟲寄生于人體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蟲病。急性血吸蟲病常在接觸后1月-2月出現,除發熱外,伴有腹痛、腹瀉、肝脾腫大。
(二)如何預防自然疫源性疾病
1.預防這類疫情的發生要做好牲畜和家禽以及寵物的管理,尤其是動物糞便和尸體都要嚴格消毒后處理,避免繼續污染水源和環境。
2.做好防鼠滅鼠的工作,家養動物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對豬圈、馬廄附近的蚊蟲孳生地要定期進行藥物處理,血吸蟲病疫區做好滅釘螺的工作。
3.避免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接觸疫水。必須接觸疫水時應盡可能做好個體防護,如穿長筒膠鞋、帶膠手套等,盡量縮短接觸時間、次數和暴露面積。
4.防止食物被鼠覓食或受鼠的排泄物污染,不直接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不在無防護的情況下搗動鼠窩。
5.不直接飲用疫水,不在疫水中洗臉、游泳、洗滌衣物和洗刷用具,飲用自然水體一定要過濾、消毒或煮沸,確保飲用水安全。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健康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