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5月6日,合肥高新區桂花園學校和園校區內洋溢著蓬勃朝氣。一場以“勞動賦能兒童精神成長”為主題的2025年高新區中小學勞動教育宣傳周暨首屆學生勞動素養展評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區多所中小學的師生代表齊聚一堂,通過動靜結合的五大展區,生動詮釋勞動教育與科技、藝術、跨學科融合的創新實踐,展現新時代少年“愛勞動、會勞動”的成長風貌。
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插秧
在綠意盎然的農耕實踐區,水稻社團負責老師吳曉童正帶領同學們俯身插秧。一株株嫩綠的秧苗被小心翼翼地栽入種植盆,孩子們額頭沁汗卻笑意盈盈。“從浸種催芽到移栽養護,孩子們全程參與,真正體會‘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吳老師介紹道。相鄰區域,第九季“有你才美”油菜種植園迎來豐收,合肥高新區桂花園學校和園校區六(三)班的同學們在這里收獲他們勞動的成果,金燦燦的油菜籽與孩子們精心繪制的生長記錄冊相映成趣,見證著生命成長的奇跡。
收割油菜
科技勞動展區傳來陣陣驚嘆,青松教育的機甲大師機器人正在四年級學生操控下完成障礙挑戰。編程、機械與勞動任務的巧妙結合,讓傳統勞動煥發智能光彩。學生們在團隊協作中感受科技與勞動碰撞的魅力。“原來勞動不只是體力活,更需要智慧和創造力!”正在體驗的朱同學興奮地表示。
學生們制作泡菜
活動現場高潮迭起,科大附中高新中學帶來的《泡菜中的生物科技》公開課吸引眾多目光。學生們化身“小廚師”,在生物老師指導探索泡菜制作的“科學密碼”。從清洗蔬菜、切菜備料、調配鹽水、密封腌制到分組配制鹽水濃度對亞硝酸鹽生成的影響。“亞硝酸鹽何時達到峰值?”“乳酸菌如何在無氧環境中將蔬菜糖分轉化為乳酸?”……探究式學習貫穿始終,既能學習實用的生活技能品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還能學習鹽度控制、密封條件與微生物群落的動態平衡,培養“食品安全看得見”的科學素養。
學生們組裝手搖發電機
漫步文化展示區,各校特色勞動課程成果琳瑯滿目:手作蠶繭畫傳遞傳統文化,陶藝拉坯感受指尖藝術、非遺美食的匠心傳承、創意扎染的斑斕色彩,構成勞動美育的生動圖景。
安徽省周恒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合肥市桂花園學校教育集團和園校區執行校長周恒表示,此次活動將學生勞動素養納入其中,“除了進行教師研討和專家報告外,更重要的是選取不同學段的學生,利用勞動任務群或勞動實踐項目,對學生進行教學評一體化。在教學過程中,倡導教師與學生一起教學相長。關注勞動結果更關注勞動過程,引領學生在常規勞動、創新勞動、持續勞動的生命成長過程中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存在感、獲得感和意義感。”
展示手工陶藝制坯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