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主教練的成長,往往并不是從成功開始的。
真正給你上一課的時刻,是歡迎你的紅毯被撤走、訓練館的門禁失效、你開始為保住“飯碗”而四處奔走……一份你千辛萬苦追求來的執教工作,卻猶如轉瞬即逝一般。而當你被解雇后,才會知道聯盟里那29支球隊有沒有注意到你帶隊對陣他們時的表現,或許還會有人拋來橄欖枝。
春天,向來是球隊與主教練宣告“分手”的季節。但今年的情況尤其殘酷,甚至連春天都沒能撐到。
邁克-布朗去年夏天才剛和國王簽下續約合同到2026-27賽季,結果十二月就被炒魷魚——當時他正準備登機去洛杉磯打客場;泰勒-詹金斯則是在三月突然被灰熊解雇,盡管當時球隊還處于季后賽爭奪戰的關鍵階段。
更詭異的是,邁克爾-馬龍在賽季還剩三場常規賽時突然下課,而邁克-布登霍爾澤僅在太陽執教一年就早早離開,要知道他休賽期簽下的是一份五年長約。這兩位主帥還都是冠軍教頭,布登霍爾澤2021年率領雄鹿奪冠,馬龍2022年率領掘金捧杯,但如今卻照樣不被球隊“待見”。更別說布登霍爾澤接替的弗蘭克-沃格爾,他從2020年帶領湖人奪冠之后,在短短四年里連丟兩份工作。
如此巨變來得又快又猛,如果能從中吸取教訓,挫折或許能變成反彈的起點——或許在下一站,你還能贏得“年度最佳教練”的榮譽!
2024-25賽季NBA年度最佳教練肯尼-阿特金森,他本賽季常規賽帶領騎士拿下64勝,一躍成為東部頭號種子,并成功躋身爭冠熱門行列。“你來到另一個地方,結果發現,那才是真正適合你的地方。” 阿特金森感慨道。
在籃網被炒的經歷“真的很痛”
阿特金森是在布魯克林籃網開始執教生涯的,當初夢想著能在第一份NBA主教練工作中長期執教。但這里是NBA,這個聯盟從不給教練太多時間,就是這么“不公平”的。
布魯克林對他而言是完美的歸屬,阿特金森出生、成長都在長島,執教籃網對他來說是“回家”,是夢想成真的紐約故事。他曾在尼克斯和老鷹做了8年助教,在尼克斯時期培養林書豪掀起“林瘋狂”,在老鷹也經歷了60勝的賽季。長期以來,阿特金森都是助教圈公認的“下一位主帥”熱門。
但現實是——初次執教,往往接手的都是“爛攤子”。2016年籃網向阿特金森伸出橄欖枝,那時他們是聯盟墊底的隊伍,陣容羸弱,且幾乎沒有選秀資產。第一年打出20勝62負的戰績,第二年略有進步也僅多贏了8場。
等到第三年才終于熬出頭,籃網終于重返季后賽,阿特金森被認為是年輕球員的“養成大師”。但也正因為如此,球隊決定加速進程,將部分年輕資產打包換來球星。于是到了2019-20賽季,兩位總冠軍獲得者、歷史級別的球星——杜蘭特和歐文空降布魯克林。
可阿特金森卻沒能一起走完那個賽季,在常規賽還剩20場時下課了。當時籃網戰績為28勝34負,主要原因是杜蘭特整個賽季都在養傷,歐文只打了20場也因肩傷賽季報銷。但球隊召開了一次會議后,管理層判斷這兩位當家球星并不支持主教練,于是立刻與阿特金森分道揚鑣。
“那次經歷真的很痛,”阿特金森說道,“不僅對我,我的家人也很受傷。他們已經適應了在布魯克林的生活,你得坐下來告訴孩子們,你沒工作了。對我來說,不光是個人層面的痛苦,更有自尊心在作祟。我是本地人,如果是在別的城市被炒,可能沒那么痛。但在紐約就不一樣了,我真的很想在那里執教更久。”
那次經歷,也讓他真正認識到NBA是一個由超級巨星主導的聯盟。球星擁有很高的權力,地位比教練穩固得多。這就意味著,主教練必須學會與他們溝通、建立聯系,有時甚至需要適當“妥協”。
阿特金森個性隨和,但對自己和球員的要求都很高。他從小在八個男孩的大家庭中長大,兄弟們擠在上下鋪里生活,在那種環境下必須學會爭奪。再加上紐約人特有的硬氣,這種氣質未必對所有球員都“友好”。
從布魯克林離開后,他遠赴洛杉磯,加盟快船成為泰倫-盧的助教。但重新開始的他,也只在那里待了一年。
后來,阿特金森的電話響了——是史蒂夫-科爾,他邀請自己加入勇士教練組。能與庫里、追夢和克萊共事的經歷是不容拒絕的,這是一次極佳的“進修”機會。
在勇士的三年,阿特金森一邊隨隊奪得總冠軍,一邊認真觀察和學習。“我學到了很多,觀察科爾怎么跟球星溝通,也從追夢和庫里身上學到不少,看他們如何處理壓力、逆境。”阿特金森說道,“總決賽我們曾0-2落后凱爾特人,我親眼看到他們是怎么應對的。”
“離開籃網后的那段經歷讓我更有信心。我先在快船打進西決,又在勇士拿到冠軍。命運的安排,真是奇妙。”阿特金森說道。他在勇士的助教經歷一帆風順,甚至因此拒絕了黃蜂主教練職位的邀請,也是因為不想讓家人又一次倉促搬家。
幾年后,他等來了真正“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那就是在去年休賽期,接受了騎士主帥的工作。
“時機成熟 水到渠成”
這一次,是球隊和主教練的“雙向奔赴”。和當年的籃網不同,阿特金森接手的騎士并不是一支爛隊。他們擁有超級球星米切爾和一套不錯的班底,但過去兩年季后賽表現都不理想,僅贏下系列賽首輪。
而此時的阿特金森,已經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教練。“我真的變了,”他說道,“如果是幾年前的我,可能還不適合這份工作。我需要經歷那些失敗、那些跌倒、那些被解雇。現在的我,對自己有著十足的信心,以前可沒這么踏實。”
他上任后的當務之急,是和米切爾建立起互信關系,其次是把他和加蘭這對后場組合打磨得更加默契。從本賽季來看效果立竿見影,除此之外,莫布利打出防守悍將的水準,杰羅姆也從“無名小卒”成長為穩定的替補。
騎士的進攻體系強調團隊和輪轉,即便米切爾偶爾手感不佳,也能有人挺身而出接管比賽。對此,球員們的反饋也十分積極。
米切爾說道:“他為我們設計了一個所有人都愿意投入的體系。你能感受到這支球隊的自信,他幫助我們建立了那種氛圍。”加蘭也表示:“大家都覺得自己能在比賽中有所貢獻,知道自己角色在哪里,努力就會有回報,不管你是誰。”
雖然騎士已經是一支“現成”的強隊,但這種隊伍反而更難帶——布登霍爾澤就親身體會過,執教擁有三位球星的太陽,戰績依然一塌糊涂。
“時機太重要了,”阿特金森表示,“這支騎士正好處于需要突破的階段,而我也恰好從快船、勇士積累了應對這種局面的經驗,學會了如何執教巨星、如何帶領頂級球隊。”
“在布魯克林,我是新手教練,帶著一群年輕人試圖崛起;而現在,我手里是一支有爭冠實力的球隊,我能執教他們真的很幸運。時機成熟了,自然水到渠成。”
阿特金森當然也沒忘記這個賽季聯盟里在主教練職位上發生的幾次“大地震”,作為曾經的當事人,他感同身受。“你會慢慢對這些事變得麻木,”他說道,“我一點也不驚訝。因為在聯盟里待久了你就知道,想要成功,必須所有環節都齊心協力——老板、管理層、教練組,全部都得在一個頻道上。一旦有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體系就會失衡,真的很脆弱。”
但說到底,NBA只有30份主教練工作,待遇優厚、機會難得,但終究沒人能逃過被解雇的那天。“這是我們自己選的路,”阿特金森說道,并笑著補充一句,“如果有下次,我也已經準備好了。”
原文作者Shaun Powell
(NBA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