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知道雄文公路,是在1983年。那一年,我剛好高中畢業,懷揣著對創業的夢想和熱情,經常乘坐一輛從天津開往保定的長途班車。那輛車會經過文安縣,駛入雄縣,而我每次都會先騎自行車到葛各莊,把自行車寄放在王場孫會來的二姑家,然后再搭車去保定。就在那段頻繁的往返中,我得知了這條連接雄縣與文安的道路,被人們稱作雄文路。
雄文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它由華北油田投資建設,作為油田的運輸要道,它還只是一條縣級公路。那個時候,這條路上并沒有多少車,路上也不忙。
時間流轉,到了2001年,隨著路網工程的調整,雄文公路也迎來了它的第一次升級,從縣級公路提升為省級公路,編號為S334省道,成為了保靜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升級,無疑給當地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和發展機遇。
然而,好景不長,不知從何時起,雄文公路龍灣鎮段開始變得坑坑洼洼。特別是從文安縣史各莊進入雄縣境內,那段路就變得更是破敗不堪。從張青口到洪城、馬務頭、葛各莊、胡各莊村東,路面狀況極差,坑洼不平,鼓包連連,幾乎無法通行。
在2010年,中國經濟周刊曾發表過一篇報道,將這一段路稱為河北省最差的公路。那時候,每次經過那里,都是一次顛簸與冒險的旅程。
到了2014年,情況依舊沒有改善,甚至有報道稱18里的公路狀況嚇跑了投資人,可見當時的路況有多么糟糕。
后來經過一次大修,變成了以下的樣子,雖然不寬敞,但路變得平坦了。
幸運的是,隨著2017年雄安新區的成立,許多道路和河流都開始了升級改造。雄文公路也迎來了它的新生,從省道升級為國道G336的一部分。
到了2020年,雄安新區投入了16億多元,對雄文路進行了全面的修建。如今的雄文路,已經從昔日的鄉道、縣道、省道,一躍成為國道,雙向6車道的設計,讓通行變得更加順暢。
這條路的變遷,不僅僅是一條路的改變,更是時代變遷的縮影。它見證了雄安新區的崛起,也見證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飛速發展。每當行駛在這條煥然一新的國道上,心中都會涌起無限的感慨。從坑洼不平到平坦寬闊,從縣級公路到國道,雄文公路的每一次升級,都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現在,我依然會時不時地回想起那些年乘坐長途班車,顛簸在破舊雄文公路上的日子。那些記憶,如同這條路的變遷一樣,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為我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來的老雄文路是延著雄縣大清河北堤一直向西,從文安縣進入雄縣后,經過張青囗、洪城、馬務頭、葛各莊、胡各莊、道務北、龍灣北、東狄頭、西狄頭、經袁家園、崔村南、過亞古城村后就進入了雄縣縣城。
現在升級后的雄文路(G336),過了袁家園之后,穿過大清河進入大清河南大陰村北后,再折而向北再穿過大清河進入雄縣縣城,這條路比原來的老路更順暢更快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