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級太低了,你可是長征路上最小的紅軍!”
1979年的一天,時任中央軍委委員的廖漢生來到成都軍區視察工作。等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他特意抽出時間見了見“自家人”向軒同志。
結果,得知對方的行政級別只有十六級后,他便立即發了一通火。
他為何稱對方為“自家人”,向軒的行政級別提升了嗎?
悲慘的童年
廖漢生之所以將向軒稱作“自家人”,是因為兩人確實有著親戚關系。廖漢生是賀老總的外甥女婿,而向軒則是賀老總的親外甥。
當年賀老總拿著兩把菜刀鬧革命時,廖漢生的父親便開始跟隨他,對老總忠心耿耿。
他父親在戰場上犧牲后,賀老總便將他帶在了身邊,當作親生孩子一樣對待。后來老總還將自己的親外甥女介紹給了廖漢生當妻子。
就這樣,廖漢生成為了賀家人的一員。也正是這時,他與向軒相識了。
1928年,也就是他結婚的這一年,兩歲的向軒跟母親賀滿姑被敵人抓進了監獄中。
賀家滿門忠烈,都為革命做出了巨大犧牲。賀滿姑在懷著身孕時,就敢和敵人拼刺刀,性情非常剛烈。
賀老總在外打拼時,賀家姐妹便一直在家鄉湖南桑植進行游擊戰。
后來隨著形勢越來越嚴峻,賀滿姑的蹤跡不幸被敵人發現。她與三個孩子都落到了敵人手中。
敵人對賀家人恨之入骨,賀滿姑自然免不了一頓折磨。然而,不管敵人如何刑訊逼供,她始終保持著一個革命人士的堅貞。
最終,她犧牲在了敵人的屠刀之下。而向軒則被姨母賀英花大價錢保釋了出來。
此時幼小的向軒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母親,在賀家人的關照下,他依舊安全地長大了。
而在成長過程中,他并不像其他小孩一樣無憂無慮,肆意玩耍。從小伴隨他的,只有槍炮聲與一次又一次轉移的根據地。
1931年,紅二軍團奉命二下洪湖,賀老總率部離開了湘鄂邊蘇區。
臨走之前,他將身邊的廖漢生留在了賀英的游擊隊中,讓他協助游擊隊員們進行戰斗。
紅軍大部隊離開后沒多久,敵軍便開始調集重兵對游擊隊進行瘋狂的進攻。
為了避敵鋒芒,賀英便率領著大家來到了湖南與湖北的交界線——四門巖進行戰斗。那里是高山地區,氣候、環境都很惡劣。
為了在這里生存下去,游擊隊員們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能拿槍的拿槍,能拿鋤頭的都荷鋤,開始過上了一邊打仗一邊生產的日子。
向軒也不例外,在這段艱苦的日子里,他學會了在巖殼田上種苞米和南瓜,也學會了在山間躲避敵人的追擊。
廖漢生認為他年紀太小,總是想關照他,但向軒卻總是拒絕。
也正是特殊的生長環境,塑造了他堅毅沉穩、不怕吃苦的性格和品格。
再長大一點他便得知了親生母親犧牲的真相。
為了給母親報仇,也為了完成母親未能實現的革命遺愿,他便開始跟著姨母學槍練武。在日復一日的勤學苦練下,他習得了一手好槍法。
然而,還沒等他真正到戰場上一展身手,更大的危險便到來了。
在戰火中長大
1933年,湘鄂邊蘇區的斗爭來到了最困難的一年。
由于內部人員的背離,賀英帶領的游擊隊遭到了襲擊。她為了掩護大部隊留下來斷后,勇敢的向軒也一直陪在姨母身邊與她并肩戰斗。
最終,由于寡不敵眾,賀英身中數槍,直接摔倒在地。臨終之前,她交給向軒一個包袱,讓他從后山追趕游擊隊員,去找他的大舅賀老總。
就這樣,向軒懷著悲痛的心情與姨母做了最后的告別,一路從小路跑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所幸,他在中途遇到了廖漢生的游擊隊,在對方的幫助下,他順利找到了賀老總。
就這樣,7歲的向軒正式加入了紅軍,開啟了戰斗的一生。
賀老總雖然心疼這個年幼的外甥,但從來沒給他搞過特殊,一直都是用最嚴格的標準要求他。
當時向軒被任命為了軍司令部的一名通信員,每天要在陣地上跑來跑去,給部隊傳遞消息。
有一次,戰斗中途突然天降大雨,向軒去送信的途中不慎滾下山坡,腿上、胳膊上被磕得鮮血直流。
但他來不及哭,便咬牙站了起來,繼續完成了任務。事后,賀老總見到遍體鱗傷的他,并未立即對他給予關心,而是先向他詢問了戰情。
得知他順利完成任務后,賀老總也只是淡淡表揚了他幾句。
舅舅對親外甥如此冷漠,廖漢生都有些看不下去。
他幾次勸賀老總多關心一下向軒,但賀老總卻說,向軒不僅是他的外甥,更是一名紅軍戰士,不應該搞區別對待。
也正是有舅舅的嚴格教導,向軒才在那個年代迅速成長了起來。
長征開始時,賀老總也想過將他送到安全地帶,但堅強的向軒卻表示要跟著紅軍一起行動。
就這樣,九歲的向軒靠著一雙草鞋跟著部隊踏上了漫漫征途。在這一路上,向軒跟著戰友們吃草根,啃樹皮,即使瀕臨絕境也從未喊過苦。
長征對于大人來說都是一次生死考驗,更何況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但不管遇到什么危險,他總算是一步又一步地堅持了下來。
紅軍抵達陜北后,他便繼續留在賀老總身邊當警衛員。有一次,向軒奉命去一個窯洞中送信,結果卻被門口的警衛攔了下來。
面對警衛員的長槍,向軒不僅沒有害怕,反而還和對方爭執了起來。恰好此時,毛主席走過來,警衛員邀請主席給他們評評理。
主席便問向軒,有沒有證據證明自己的身份。向軒便如數家珍地說出了自己參加紅軍的經歷,表示自己的舅舅賀老總可以給自己證明。
毛主席這才知道他的身份,笑著說:“這么倔,確實是賀家人的性格!”
之后,向軒便被送進了抗大進行學習。畢業之后,他便直接參加了八路軍,擔任120師的通訊員。
傳承賀家家風
而此時的廖漢生也在120師做政治工作。雖然兩人崗位不同,平時也很少有交集,但廖漢生卻一直關注著向軒的成長。
在寫信時,他也總是叮囑對方,要多學文化,將來好為國家效力。
向軒也不負所托,一直盡職盡責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隨著戰斗經驗的積累,他的軍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解放戰爭開始后,他開始擔任西北野戰軍工兵連連長,多次參加前線戰斗。
后來在荔北戰役中,他在作戰時不幸被敵人的炮彈砸中,他全身多處受傷,右眼近乎失明。
廖漢生得知此事后又心疼又驕傲,他鼓勵向軒不要氣餒,要有賀家人不服輸的精神,繼續為部隊戰斗下去。
向軒深受教誨。新中國成立之后,向軒便一直在后方休養。到了1955年,29歲的他被授予中校軍銜。
后來身體逐漸恢復了,他便在1960年又回到了崗位上,開始擔任成都軍分區后勤部軍械科副科長。也是在這一年,他被晉升為上校軍銜。
1979年,時任中央軍委委員的廖漢生來到成都軍區視察,順便探望了一下向軒。
然而,兩人在交談時,他才得知,向軒如今的行政級別只有十六級,這相當于少校,與他的資歷并不符合。
廖漢生當發了火:“級別太低了,你可是長征路上最小的紅軍!”隨后,他便準備回去向上級匯報此事,想辦法給向軒升一升。
但向軒卻直接制止了他,并表示全軍像他這樣的人還有很多,若是他搞特殊,別人怎么辦?
就這樣,在向軒的勸導下,廖漢生只能作罷。
在之后的日子里,向軒也一直兢兢業業地堅守在崗位上。賀家人不慕名利,甘愿為黨犧牲的樸素精神在他的身上繼續傳承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