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迷們大都知道民國時期的輕機槍選型,真可謂一波三折,最初選定的是法國哈奇開斯1922式輕機槍,中途德國軍事顧問團推薦過瑞士索羅通MG30通用機槍,再后來改成捷克ZB26輕機槍,抗戰爆發后又購買丹麥麥德森輕機槍設計圖紙準備大量仿制。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輕機槍選型涉及到方方面面,性能只是其中一個衡量系數。捷克ZB26輕機槍性能最優秀嗎?當然不是,單論性能,選擇捷克輕機槍也應該選擇ZB30,而不是ZB26。
捷克式輕機槍
為什么國府把捷克ZB26輕機槍作為制式輕機槍后,還在大量購買其他型號的輕機槍?抗戰爆發后,在國際市場上凡是能購買到的輕機槍國府都想買,并且愿意出高價(仗打起來了,口袋里的錢也肯掏了)。這其實涉及到一個重要因素——產能,捷克ZB26輕機槍的產能根本滿足不了國府的需求量。當時中國有200萬左右的軍隊,輕機槍的需求量在15~20萬挺,還要考慮一定數量的儲備,需要的數量更大。戰爭開始后,還要能及時補充戰損及擴軍所需。
可國府采購數年,想盡辦法也才購買到3萬多挺捷克ZB26輕機槍,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至于仿制,國內產能有限也滿足不了剩下的缺口,八年抗戰期間,全國各地兵工廠共仿制出39744挺捷克ZB26輕機槍,平均一年才5000挺。這就是國府不得不從其他國家繼續購買輕機槍的原因,其他型號的輕機槍買多了,制式輕機槍推進工作也就成形式了。所以說國府的制式輕機槍工作其實就是個半吊子工程,實際意義不大。
維克斯輕機槍
從產能角度衡量,就不應該選擇捷克ZB26輕機槍。當然法國哈奇開斯1922式輕機槍更不能選擇,總共才購買到4000挺,就算法國把機槍產能提高10倍也才4萬挺。輕機槍選型入選的四大輕機槍為捷克ZB26、法國哈奇開斯1922式、英國維克斯、瑞士啟拉利KE7,瑞士啟拉利KE7也要排除,瑞士軍工才多大的產能?根本滿足不了。
除非國府能在短時間內能把兵工廠產能提升上去,至少達到每年生產數萬挺,否則的話必須通過外購解決問題。兵工廠產能提升的前提是要搞定特種鋼,當時國內機槍生產本質上是來料加工,關鍵部件需要進口,對于輕機槍來說最重要的部件就是槍管(基本靠進口)。國內仿制捷克ZB26輕機槍,使用的槍管大多是購買來的備用槍管,備用槍管是機槍連續射擊后更換用的,因為槍管打紅后會大幅影響射擊精度。
使用30發彈匣
國府將大部分的備用槍管用來仿制生產,導致軍隊作戰時缺乏備用槍管,因此捷克ZB26輕機槍的作戰效能大打折扣。所以別看捷克ZB26輕機槍性能比鬼子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好,但實戰中還真不好說,沒有備用槍管的捷克ZB26輕機槍如何壓制鬼子輕機槍火力?
從產能角度看,其實制式輕機槍應該選擇英國維克斯,維克斯當時入選的是維克斯-貝蒂埃輕機槍,其性能并不差。本質上是法國技術,1925年英國維克斯公司取得了生產許可,計劃用來取代劉易斯輕機槍。維克斯-貝蒂埃輕機槍使用了和布倫輕機槍相似的導氣傾斜槍機,有可更換槍管。
軍迷試射維克斯輕機槍
上世紀30年能滿足國府所需輕機槍數量的只有英國,英國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工業基礎相當完善,并且有英聯邦國家可以提供幫助。我拿數據說明一下,英國從1939年9月3日至1944年3月14日,布倫輕機槍一共生產了41.7萬挺,平均一年超10萬挺,這還是二戰爆發后要同時生產其他大量武器裝備的前提下。順便提一下,二戰時期加拿大幫中國生產了4萬挺勃然輕機槍,勃然輕機槍是布倫輕機槍的7.92毫米口徑版本,主要裝備中國軍隊。
如果選擇英國維克斯的話,以英國的產能,兩年時間就可以生產出國府所需輕機槍數量,真正完成制式化。如果給維克斯下個20萬挺輕機槍的訂單,估計英國對中國抗戰都要提前提供幫助了,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再說英日同盟早就是歷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