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凌晨,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了軍事攻擊。
印度官員稱,印方發動的“辛多爾行動”襲擊了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九處地點。印度強調襲擊專門針對伊斯蘭激進組織“穆罕默德軍”和“虔誠軍”的“恐怖主義基礎設施”,而非民用、經濟或軍事設施。
但巴基斯坦否認了這一說法,巴基斯坦稱,有六個地區的平民和清真寺遭到襲擊,造成8人死亡,其中包括兒童,另有35人受傷。
巴基斯坦稱其出于“自衛”目的擊落了五架印度空軍戰機和一架無人機,并聲稱被擊落的戰機包括三架法國制造的陣風戰斗機,印度方面沒有對此回應。
隨即巴基斯坦方面予以炮火還擊,印度軍方稱,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有三名平民在巴基斯坦軍隊越境炮擊中喪生。
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表示,巴基斯坦“完全有權對印度的戰爭行為作出適當的回應,我們絕不會允許敵人的邪惡目標得逞。”
這是自1971年印巴戰爭以來,印度對鄰國巴基斯坦境內發動的最大攻擊。至此,印巴戰事升級 ,這個南亞火藥桶成為2025年世界新的前線。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針對游客的襲擊事件后,印度就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雙方戰事不斷升級。
4月29日,印度總理莫迪在軍隊和安全部門負責人閉門會議上授權軍方“完全行動自由”,即由軍方決定回應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槍擊事件的“方式、目標和時機”。
莫迪所謂宣布給予軍方“完全行動自由”,即表現強硬,也是一種甩鍋的做法。與2020年加勒萬河谷與中國發生沖突時表現非常相似。
當時,莫迪將開戰權下放給當時的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瓦內,納拉瓦內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事后得知,如果開戰,印軍可能面臨慘敗,因為解放軍最強的重裝合成旅已經部署至邊境,但印軍并未發現。幸運的是,他在關鍵時刻做出了和平的選擇。
印度的所謂“巴基斯坦支持恐怖襲擊”的指控不太站得住腳。近年來,巴基斯坦國內經濟與社會問題壓力山大,一直在尋求與印度改善關系。
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分子十分猖獗,還多次攻擊巴境內的中國人,破壞中巴經濟合作,巴基斯坦軍方能力有限,并不能有效約束恐怖分子。
印度也非常清楚,但事情鬧大了需要找一個替罪羊,同時也掩蓋在印控克什米爾出現的政策失誤問題,2019年印度修憲廢除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自治地位’之后,導致社會矛盾加大。
印度總理莫迪非常善于利用民族問題,邊境問題來煽動民族主義,轉移民眾視線。
另外,現在印度與美國正在商談關稅問題,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強硬就是對中國的強硬,以此作為投名狀來討好美國,換取關稅減免,得到美國制造業從中國轉移出來的好處。
美國副總統萬斯看來是個超級神棍,拜訪教皇第二天,教皇就過世了;到訪印度才幾天,印巴就開戰了。
這無疑讓人疑惑美國在其中扮演的什么角色。
發動對巴基斯坦的“辛杜爾行動”后,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與美國國務卿兼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魯比奧進行了交談,并向他簡要介紹了“辛杜爾行動”,稱該行動重點突出、精準到位。這些行動經過深思熟慮、負責任,并且旨在避免升級。沒有巴基斯坦的平民、經濟或軍事目標遭到襲擊。只有已知的恐怖分子營地成為目標。
之前,特朗普在白宮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沖突存在已久,這兩國1500年都這么過來了,他們自己能解決的!希望這場沖突能夠盡快結束。
美國表面上表示不想介入,可美軍C-17運輸機已從卡塔爾空軍基地飛抵印度,這一行動被解讀為美國在向印度傳遞支持信號,同時也保持一定戰略模糊性。
現在的美國在應對俄烏戰爭和也門胡塞武裝已經有多重壓力,關稅戰也讓美國焦頭爛額,可要在中國周邊挑起一些沖突,以此干擾中國的精力,這向來是美國的一貫作風。
要知道印度比菲律賓可強多,連弱小的菲律賓美國都支持,何況印度。美國可以在南海和中國的西南部造成兩個熱點,來消耗中國。
印度的長期盟友俄羅斯也表態支持印度。
5日,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通電話,普京在通話中就克什米爾恐襲致印度公民遇難表示“誠摯哀悼”。兩國領導人強調,必須毫不妥協地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雙方強調了俄印關系特別優先合作的戰略性質。這種關系不受外部影響,并將繼續在各個方向上蓬勃發展。普京還接受了印度的邀請同意訪印。
普京的意思也很明了,會支持老朋友反恐,強調了“特別優先合作的戰略性質”。
俄烏沖突已經三年多了,俄羅斯經濟因為遭到西方的制裁難以全面恢復。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占其總量的四成,俄羅斯不能失去印度這個大買主。
另外,這個世界如果出現新的沖突,俄烏沖突就會黯淡下去,烏克蘭就會越來越不受重視。
印巴沖突加劇,印度會更加依賴俄羅斯,這也是普京希望看到的。俄羅斯借中印緩解西方制裁壓力,又用印度牽制中美影響力。
中國當然不希望事態擴大,4月27日,王毅應約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通電話。
王毅表示,中方始終支持巴方堅定實施反恐行動。作為鐵桿朋友和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關切,支持巴方維護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中方支持盡快開展公正調查,沖突不符合印巴各自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區和平穩定。希望雙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動事態降溫。
中方既表現了堅定的支持,也希望“保持克制,推動事態降溫。”
國際上總體判斷是,不會出現大的戰事,印度巴基斯坦都是擁核國家,撕開了打對誰都沒有好處。印度雖然經濟強于巴基斯坦,但打仗不行,何況巴基斯坦身后還有中國。
但挑事的人不擔心事大,總有國家不希望世界平靜。印度已經對巴基斯坦斷水,媒體聲稱是徹底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的時候了。
當印度水閘落下,巴基斯坦導彈豎起,這場危機撕開了國際政治的殘酷真相: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小國命運不過是籌碼;核威懾神話下,人類離毀滅只差一次誤判。
這件事給中國提了個醒,與其被美國在周邊不斷挑事,中國應該走出去,攻擊是最好的防守。中東就是美國最大的軟肋,中國已經開展與埃及的軍事合作,運20 出現在黎巴嫩首都機場。
對此,美國和以色列都沒有聲音,但震撼是巨大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