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燃油車排放標準實際上一直在跟隨著歐洲走。每次歐洲出臺新的標準后,中國標準也會很快跟上。
但這次國六標準卻出現了意外,由于很多車企沒辦法滿足國六標準的排放要求,便只能增加顆粒捕捉器,因此引發了不小爭議。
目前來看,不需要安裝顆粒捕捉器的也只有包括馬自達在內的兩個車企而已,其它的就必須使用。顆粒捕捉器看起來能解決排放標準問題,可是諸多燃油車車主卻并不買賬。
因為顆粒捕捉器是通過攔截碰撞等方式,將本來應排到大氣里面的PM顆粒物強制禁錮在捕捉器的壁面內。一旦時間長了,這些顆粒物必然會導致顆粒捕捉器堵塞,不管誰家生產的都一樣。
堵后就會讓大家伙極為頭疼,我們這邊清理一次的費用就是350塊錢,再加上清理之前還會導致燃油消耗增多等問題,無形中不知道增加了多少車主的使用成本。
但咱們的國內標準是跟著歐洲標準來的,可是廠家們在國外并不需要安裝顆粒捕捉器也照樣能達到排放標準。那么這就來了問題,到底是賣給中國的汽車不行,還是我們的標準出現了問題?
要是汽車質量不行,那么我們中國汽車企業加壓奮進就可以了。如果是標準不行,我們比歐洲排放標準更嚴格,那企業們也應該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不應該簡單加上個顆粒捕捉器就算完事。
如果不是這兩者的問題,那還有什么問題呢?我想了半天,有沒有可能是燃油品質的問題?因為從技術上來說,中國車企的質量和技術已經做得相當不錯,很難理解他們為什么必須要安裝這玩意。
現在燃油車正和新能源汽車正展開激烈的競爭,從目前情況來看,燃油車確確實實處在劣勢。如果再加上顆粒捕捉器這個緊箍咒的話,那么燃油汽車確實沒辦法取得優勢。
國七排放標準馬上就要出來了,現在國六排放標準都還要安裝顆粒捕捉器,難以想象國七后又有幾個廠家能夠滿足呢,想想都令人覺得頭大。
顆粒捕捉器就像是套在燃油車身上的緊箍咒,我們肯定不能一條路走到黑,必須要讓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才行,否則對我們的未來是非常不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