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深圳街頭,路燈把樹影拉得老長。在石井街道的馬路牙子上,一輛藍光閃爍的"鐵盒子"慢悠悠開過,后輪卷著落葉往邊上躲——這玩意兒比冰箱還高半頭,肚子底下"嗡嗡"轉著刷子,所過之處連煙頭都找不著。
您瞅見沒?現在深圳的夜路,快讓這些會自己充電、會倒垃圾的無人清掃車給包圓了。就拿石井街道來說,一大半的馬路清掃活兒都交給了這些"鐵家伙"。這不環衛工老張,今晚又蹲在街角抽悶煙,他橘色的工作服搭在膝蓋上,面前擺著個磨破邊的搪瓷缸,缸里的茶水早涼透了。
"上禮拜還跟我搭班的老李,前天說要去物業當保安了。"老張用鞋底碾滅煙頭,火星子濺在他滿是裂紋的手背上,"說是機器頂5個工人的活,還不用歇腳、不用吃飯。咱這組原本15個人,現在只剩9個了。"他指了指遠處正"哼哧哼哧"工作的清掃車,"您看那玩意兒,腦袋上頂個攝像頭,比咱眼尖多了,石子兒、落葉全能吸進去,后半夜還能自己開回充電樁'喝電'。"
當掃地的換成"鐵盒子",開出租的、送外賣的都慌了神
不只是環衛工犯愁。出租車司機也圍在一塊兒嘀咕,路邊停著輛貼著"蘿卜快跑"的銀色轎車——聽說這會兒深圳已經有500輛這樣的無人車了。有個戴墨鏡的師傅直嘆氣:"昨兒我拉了個乘客,人家一上車就說'以后試試無人車,便宜還不繞路'。"
最熱鬧的要數外賣站。年輕的小哥們圍在充電樁旁邊,盯著天上飛的無人機直犯愣。站長拎著喇叭喊:"都聽著啊!以后無人機送單要是出故障,你們得會修!"話音剛落,人群里冒出個河南口音:"俺初中都沒畢業,咋學那高科技?"說話的是老陳,48歲,干外賣三年了,手指因為常年握電動車把手,關節腫得像核桃。
超市的王阿姨更犯難。上個月店長把她們幾個中年員工叫到辦公室,說"要不你們試試直播帶貨"。王阿姨跟我嘮嗑時直擺手:"我連美顏濾鏡都弄不明白,對著鏡頭說話舌頭打結,哪像那些小姑娘能說會道?"她摩挲著超市收款臺的玻璃,小聲說:"昨兒有個老太太來買鹽,愣是找不到自助收銀機的掃碼處,最后還是我幫的忙——機器雖快,可有些事兒它辦不了啊。
面對這些新玩意,有人叫好,有人發愁。
當然,夸這些"鐵盒子"的人也不少。住在隔壁小區的白領小林就說:"凌晨三點下班,路上能叫到無人車,不用怕司機繞路,手機一刷就開車門,方便得很!"還有那無人超市,早上趕時間的上班族,刷個臉拿了面包就走,連句話都不用講。
可麻煩事兒也跟著來。前幾天新聞里說,一輛無人車跟電動車剮蹭了,交警在現場研究半天:這責任該算車企的,還是軟件公司的?還有樓下的張大爺,每次路過無人超市都嘟囔:"我這張老臉,刷半天刷不出來,還是喜歡跟賣菜的大姐嘮兩句。"
最讓人心里不得勁的,是老張說的那句話:"前兒個下雨,我看見個老太太摔在馬路牙子邊,旁邊的無人車'滴滴滴'響了兩聲就繞開走了。要是換成咱們環衛工,早上去扶了。還有回有個小孩迷路,哭著問我地鐵站咋走——機器能辦這些事兒不?"
現在街頭巷尾都在討論:這無人化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有人說該學北歐,給老百姓發基本工資;有人建議讓機器"交社保",把省下來的錢用來給咱們培訓新技能。老張聽得似懂非懂,他只知道,自己每天凌晨四點到崗時,馬路上的橘色身影越來越少,那些會說話、會扶人的"同類",正慢慢被不會累的"鐵盒子"代替。
老張把搪瓷缸塞進環衛服口袋,拍了拍褲腿上的灰。遠處的無人清掃車剛好完成作業,亮著藍光往充電樁方向開去。他望著那團藍光,忽然笑了一聲:"等哪天我真干不動了,說不定還得感謝這些鐵家伙呢——可這會兒啊,我這雙握掃帚的手,還不知道該往哪兒放。"′
如果有一天,您身邊的工作都被機器代替了,您希望怎么變?
A. 支持!科技能讓生活更省力
B. 擔憂,想保住自己的飯碗
C. 盼著能學門新本事
D. 覺得機器和人該一起干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