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終于要談判了!5 月 9 日,在瑞士,中美將展開經貿最高層對話,此次對話的核心議題無疑是關稅戰。目前,中方的訴求很明確,即要求美國撤銷單邊關稅政策;而美國也有自己的盤算,希望通過談判緩解國內中小企業以及民生方面的壓力。那么,為何在此時開啟這一輪談判?雙方最終能否達成一致協議?特朗普在談判中是真心有誠意,還是會繼續耍弄他的談判手段?接下來,我們就深入探討這些問題。
為何選擇在此時開啟談判?首先,關稅戰已持續許久,雙方似乎都已 “黔驢技窮”。中國將對美關稅加到 145% 后宣布不再加碼,因為繼續增加已無實際意義,關稅若再隨意提升就成了兒戲。美國雖將對華最高關稅加到 245%,但隨后又出臺了豁免政策,還給予未跟風美國的國家 90 天豁免期,關稅戰的走向變得撲朔迷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特朗普的一念之間。
然而,影響特朗普決策的因素眾多。關稅戰給美國國內帶來了巨大壓力,自關稅政策宣布后,美國股市暴跌,市值蒸發 6 萬億美元,幾大富豪身家縮水超千億美元。馬斯克甚至公開表示后悔跟隨特朗普參與政治,因為這導致特斯拉銷量下滑、市值腰斬。從美國普通民眾到富豪階層,都不支持特朗普的關稅戰舉措。近期,特朗普又計劃對進口電影加征 100% 關稅,這讓好萊塢陷入困境 —— 好萊塢電影本就高度國際化,演員、資金、技術來自全球,取景也遍布世界各地,“美國本土制造電影” 幾乎不存在,如何界定成了難題。可見,美國國內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怨聲載道。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才愿意坐下來談判,且美國的談判意愿比中國更為強烈。
中國雖也因關稅戰面臨壓力,但并非難以承受。中國的貿易伙伴不止美國,與歐盟、日本、韓國、東盟等都有廣泛合作。經推算,即便失去全部美國訂單,中國 GDP 損失也就是幾萬億,相比這幾年房地產行業對 GDP 的影響(超 10 萬億),關稅戰的沖擊并非不可承受。而且,無論關稅如何變化,美國部分訂單最終還是會下到中國,當前一些工廠的美國訂單只是因觀望而暫停,并非徹底流失。因為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離不開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只有中國具備強大且完整的供應鏈以及成熟的技術工人。
那么,這次談判最終能達成一致協議嗎?目前來看,難度較大。談判是一個相互博弈、拉扯的過程,會受到諸多國際形勢因素的影響,比如美日談判進展、歐盟態度、俄烏戰爭局勢、印巴沖突等,這些都會左右談判進程。所以,當前雙方更多是在試探性談判,誰先亮出底牌,誰就可能在談判中處于劣勢。
至于特朗普是否會在談判中耍心眼,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他真想好好解決問題,大可直接取消關稅戰,無需談判。既然選擇談判,就意味著他不會輕易恢復原狀,必然會以關稅為籌碼,要求中國交換其他利益。此前他就曾提出,若中國將 TikTok 賣給美國,就愿意撤銷關稅,類似條件很可能會在此次談判中再次出現。在談判期間,特朗普大概率還會繼續對中國施壓,為美國談判團隊爭取更多籌碼。不過,中國也無需畏懼,經過關稅戰的交鋒,我們發現美國的很多措施不過是 “紙老虎”。實際上,美國比中國更著急、更害怕,沒有中國商品,美國老百姓的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而中國的抗壓能力更強。這場談判,最終考驗的是誰更沉得住氣,誰就能贏得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