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1932年5月7日
日軍第10師團先頭部隊中村支隊攻占方正,自衛軍向北撤退。
蔣介石下令對參加淞滬抗戰的第5軍復原。
東北抗日自衛軍李杜部襲擊牡丹江日軍依田部隊。
中共磐石縣委在省委的協助下,發起“四三”“五一”“五七”三次“蛤螞河子暴動”,以本日的暴動規模最大,有1000余人參加反日大會。會后,扒鐵路、抓走狗、砍電桿,聲勢浩大,影響擴大至雙陽、伊通。
國聯調查團到吉林,調查日本侵占我東北實況。
1933年5月7日
當關東軍向長城以南進逼時,日本還試圖分裂華北,扶持傀儡,建立所謂新政權。板垣到天津成立特務機關,專門從事這一工作,拉攏原湖南督軍張敬堯策動暴亂。張在北平進行叛國活動時,于本日被特工白世維刺殺于六國飯店,白以鋤奸救國團名義通電稱張敬堯收受板垣巨款30萬元,在平津組織便衣隊,擾亂治安。板垣顛覆工作失敗,日本軍部便采取以武力迫和為主,策反為輔的侵華手段。
張敬堯
日軍第6師團再攻灤東地區。
進犯沽源偽軍劉桂堂部為我擊敗。
馮玉祥答復各民眾團體申言抗日志愿函,稱:“……因當局之不抵抗,致有遼吉之淪亡,由抵抗之不積極,乃有熱河之棄守。……當本歷來主張,與敵一拼死活,不達河山回復,誓不罷休……”
黃郛在上海與日本根本博會面,說明擔當重任的愿望并探詢關東軍的真意。
1934年5月7日
蔣介石在南昌行營紀念周上講演,稱“我國軍隊較任何國家為多”,但“屬于‘國家’者少,現在我們要努力使全國的軍隊都成為真正的國家軍隊”。
1935年5月7日
殷同在東京訪廣田外相談中日關系。廣田稱:“余意雙方應盡量助長民間經濟以及文化合作事業之協調。”“以后中國如在國際間有所企圖,無妨與日本商量,日本必能力為斡旋。”
高橋坦等訪于學忠,交換華北戰區警隊換防意見。
日本拓務省根據關東軍的移民方案向佳木斯武裝移民。
紅一軍團在皎平渡全部渡過金沙江。
1936年5月7日
日本上院議員三上參次在貴族院發表演說,竟稱:“皇室之尊嚴,非但在國內須絕對保持,即在國外也無二致……中國妄自尊大,僭稱中華民國,而我方竟以中華呼之,冒瀆我國土之尊嚴,莫此為甚,今后應稱‘支那’,以正其名。”
中國留日學生聞聽三上參次在貴族院演說侮辱中國,群情激奮,組織“三上事件交涉委員 會”,派員奔赴日本各地,聯絡華僑,一致對日抗議,并請中國駐日使館嚴加交涉。
日本前外務省通商局長齋藤良衛同外務省調查部第二課長水野伊太郎及南滿鐵路會社長岡伊人、橫田莫治等抵漢口,調查長江流域經濟狀況。
華北日武官反對取消冀東偽政權,冀東交涉停頓。
天津海關截獲日走私汽車5輛。
華北走私波及長江流域,上海日貨日增,是日華商紗廠聯合會電請行政院實業部取締走私。
1937年5月7日
日本第六次向偽滿洲國移民3770戶,13899人。
滿鐵昭和制鐵所第四號高爐投產,年產能力為22萬噸。
日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在嘉卜寺與德王召開匪偽首領會議,商討續蒙邊“軍事計劃”。
國民政府駐美大使王正廷路過東京時,訪日外相、陸相。
1938年5月7日
日軍101師團占領江蘇阜寧。
日軍第2軍下達徐州會戰令:第16師團從山東濟寧出發,推進至安徽碭山、唐寨方面;第10師團向山東臨城方面轉進;第5師團向徐州東面地區進攻。
行政院拔款15萬元,派戰區賑濟專員曹仲植賑濟臺兒莊戰區難民。據曹統計,臺兒莊居民原有2萬,戰后僅余5名婦女和1個85歲的老人。
《新華日報》載4月份美國軍火輸出總值為6444494美元,其中日本所購買的民用飛機、發動機零件總值為1889024美元。
英駐華大使卡爾在其向英國外交部的報告中寫道:“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既是為他們自己而戰,也是為我們而戰,因為只有日本的失敗才能把我們從危及我們在遠東地位的災難中解救出來。”要求英國政府對中國提供援助。
1939年5月7日
日軍第13、16師團侵占湖北棗陽、隨縣。
預5師、26師78旅在江西南昌市東遭敵猛烈反撲,傷亡約1/3,是夜退至瑤湖附近。
冀易縣日軍占領大龍華,淶源之敵占領上莊,企圖修筑易淶公路,切斷平西與北岳區之聯系。
蔣介石電孫科,囑探蘇外長變動后,對華、對日政策有無改變。
1940年5月7日
日軍竄至湖北棗陽之張家店和襄陽之雙溝。
豫南唐河日軍向湖北棗陽方面轉進;棗陽南路之日軍已抵吳家店、隨陽店。
豫南我軍將日軍主力吸引到泌陽、桐柏之線予以包圍猛擊。
張自忠率領第70師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擊日軍,血戰5晝夜,斃敵甚多。
中國軍隊克復豫南新野,日軍騎兵又陷新野。
1941年5月7日
本日至27日,日軍發動中條山戰役(亦稱晉南戰役)。日軍為切斷隴海路,威脅西安,須首先殲滅位于山西南部中條山的第1戰區中國軍隊。本日,日軍調集第21、33、35、36、37、41共6個師團及獨立混成第9、16旅團,分四路開始進攻,致使第1戰區部隊損失慘重。此前,蔣介石因擔憂“赤化”,將長期堅守中條山的第四集團軍調走。6月9日,延安《解放日報》刊發《晉南戰役的教訓》,指出:“晉南方面,由于我方存在著種種內在的弱點,故使敵人暫時的占了上風。這些弱點中,主要的一個,就是反共。反共結果,使得內部不團結,將士無信心,所以吃了大虧。”
汪偽東亞聯盟中國總會召開會議,決定出版《東亞聯盟月刊》和《專刊》。
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成立。
1942年5月7日
蔣介石越過史迪威、羅卓英直接電令杜聿明:向密支那、片馬轉移,勿再猶豫停頓。
129師發出對冀南“四·二九”反合圍后堅持斗爭的指示。
《解放日報》發表《臘戍失陷與國內團結問題》的評論。指出:“日寇可能以新的進攻威脅著我們”,“加強團結,掃除一切妨害團結的障礙,是今天我國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鑰匙”。
1943年5月7日
國民政府明令:派吳國楨為互換中蘇條約批準文本全權代表。
日軍針谷支隊(舟艇部隊)于5日凌晨沿洞庭湖南下,天明轉向西進,經茶盤洲進入中洞庭湖,本日侵入赤山半島東岸。我駐赤山半島炮兵向企圖通過南咀的日軍舟艇部隊發出猛烈射擊,日軍舟艇部隊也進行還擊,發生猛烈炮戰。
1944年5月7日
日加藤大隊和偽軍各一部共400余人“掃蕩”廣東東莞縣梅塘地區,為東江縱隊第3、5大隊和東莞大隊粉碎,斃傷日偽軍100余人。
鄂中洪湖地區新四軍于沔陽沙湖營救美機失事飛行員白萊德中尉。2天后又救出另一名機械師葉里洛拉。
1945年5月7日
日軍為控制中國沿海,阻止盟軍登陸,于春季發動“秀嶺一號作戰”,“掃蕩”魯中、濱海、渤海、膠東地區。八路軍擊退敵人“掃蕩”,斃傷敵偽5000余人,收復敵偽據點50余處。在石橋伏擊戰中,于本日擊斃第53旅團長吉川資少將,但曾誤認為其前任田坂八十八。田坂死于1981年。
國民黨各派系在大會上爭權奪利,互相傾軋,搞得烏煙瘴氣,使蔣介石在紀念周上哀嘆:“本黨今后若不好好精誠團結,將來大家都要死無葬身之地。”
渤海軍區討伐山東張景月偽軍第二階段開始至結束,兩次殲敵4000余人。
德國法西斯趕著向英美宣布無條件投降,簽訂《投降書》五條。現場沒有蘇軍高級別將領,且投降儀式明顯抬高美英盟軍,引發蘇聯強烈不滿。次日,舉行正式投降儀式。
(綜合、修訂自《中華民族抗日編年》《中國抗日戰爭大事記》《八路軍大事記》《新四軍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抗戰直播”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