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爾?阿爾特塔(Mikel Arteta)直言,阿森納全隊憋著一股 “憤怒、不甘與挫敗的勁兒”,決心在歐冠半決賽次回合中,強勢逆轉首回合 0 比 1 不敵巴黎圣日耳曼的不利局面。
對于當地時間周三奔赴巴黎觀賽的阿森納球迷而言,這座城市宛如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疤。2006 年,阿森納正是在巴黎痛失歐冠決賽,此番故地重游,往昔的苦澀回憶再度涌上心頭,大家心中滿是忐忑。
回顧往昔賽事,阿森納在近七場各項賽事的半決賽中,竟然顆粒無收,戰績為五負兩平。不過,巴黎圣日耳曼在歐冠賽場上也并非一路坦途,過往多次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那些慘痛的失利同樣是他們揮之不去的陰霾。所以,這輪對決究竟鹿死誰手,依舊充滿了未知與變數。
托馬斯?帕蒂(Thomas Partey)回歸中場,這一變動極有可能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因素;而奧斯曼?登貝萊(Ousmane Dembele)從周一開始才恢復訓練,他的身體狀況如何,也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在首回合較量中,路易斯?恩里克(Luis Enrique)在戰術博弈上占據上風,不過,阿爾特塔在比賽中途靈活調整戰術,或許能讓后續局勢朝著對阿森納有利的方向發展。
拋開緊張情緒和沉重的歷史包袱,阿森納球迷仍有充分理由保持樂觀。具體來說,有四大關鍵因素值得期待。
1. 延續比賽中途啟用的 4 - 2 - 3 - 1 高壓逼搶戰術
對于那些心存悲觀的阿森納球迷而言,這里有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阿森納要做的首要之事,便是延續比賽中后半段行之有效的戰術,準確來講,是比賽后 70 分鐘的戰術,而不是前 20 分鐘那糟糕透頂的表現。
首回合在酋長球場,開場僅僅 20 分鐘,巴黎圣日耳曼便如猛虎下山,完全壓制住了阿森納。他們的進攻犀利無比,恰似一把鋒利的匕首,輕易地穿透了阿森納的中場防線。在這 20 分鐘里,巴黎圣日耳曼的控球率高達 77%,一波接一波的猛烈攻勢,將主場作戰的阿森納逼得節節敗退。
恩里克的初始戰術布置,讓阿森納的 4 - 4 - 2 陣型陷入了困境。法比安?魯伊斯(Fabian Ruiz)和若昂?內維斯(Joao Neves)大膽前壓,死死牽制住德克蘭?賴斯(Declan Rice)和米克爾?梅里諾(Mikel Merino),這使得奧斯曼?登貝萊得以從鋒線回撤,在中場瞬間形成人數優勢。每當阿森納的雙中場試圖盯防登貝萊時,對方前壓的兩名中場球員中,總有一人處于無人盯防的空位,輕松接球。
在《當日比賽》節目中,評論員斯蒂芬?沃諾克(Stephen Warnock)精準分析指出,阿森納的布卡約?薩卡(Bukayo Saka)過早地脫離 4 - 4 - 2 陣型,致使球隊左路防線門戶大開,被巴黎圣日耳曼敏銳地抓住機會,頻頻發動致命攻擊。
見勢不妙,阿爾特塔果斷調整戰術,將陣型變為 4 - 2 - 3 - 1,安排馬丁?厄德高(Martin Odegaard)從前鋒線回撤至中場,專門盯防維蒂尼亞(Vitinha)。陣型調整后,阿森納在中場多了一個人手,得以從容應對維蒂尼亞、內維斯和魯伊斯之間靈活多變的跑位配合。與此同時,中后衛更加積極地前壓,主動逼搶登貝萊,成功遏制住了巴黎圣日耳曼的猛烈攻勢。
阿森納逐漸找回比賽信心,通過在中場的一次次成功搶斷,開始掌控場上主動權,進攻球員也得以更多地拿球組織進攻。從第 21 分鐘到第 95 分鐘,阿森納的控球率飆升至 55%,射門次數也以 10 比 7 領先巴黎圣日耳曼。
帕蒂的回歸,有望助力阿森納再次打出這般精彩表現,甚至青出于藍。在上周的比賽中,倘若帕蒂在場,或許便能及時洞察危險,成功阻止登貝萊打入制勝球;在盯防巴黎圣日耳曼中場球員時,憑借他豐富的經驗和出色的意識,防守選位定會比梅里諾更加精準、到位。
但此役的關鍵一役在于:厄德高對維蒂尼亞的盯防任務。維蒂尼亞堪稱恩里克傳控戰術中的節奏掌控大師和進攻組織核心。在歐洲五大聯賽中,他場均觸球高達 117 次,完成傳球 98 次,這兩項數據僅次于拜仁慕尼黑的約書亞?基米希(Joshua Kimmich)。只要成功限制住維蒂尼亞,便極有可能打亂巴黎圣日耳曼的進攻節奏,讓他們的進攻陷入混亂。
2. 讓厄德高回撤更深,與薩卡聯動掌控比賽節奏
采用 4 - 2 - 3 - 1 陣型后,阿森納在陣容結構上,終于能與巴黎圣日耳曼一較高下。這一改變,不僅解決了諸多棘手問題,還讓雙方在場上形成均勢局面。在此基礎上,阿爾特塔可以將戰術重心,放在如何在控球時,充分挖掘厄德高的潛力,最大限度發揮他的作用。
部分球迷曾批評這位挪威球員,在關鍵比賽中的表現未能達到預期,影響力不足。阿爾特塔在首回合賽后透露:“比賽開始 15 到 20 分鐘后,我們及時發現并糾正了一個關鍵問題,隨后在剩余比賽中始終保持調整后的戰術,正是這一舉措,徹底改變了比賽走勢?!?當被進一步追問具體問題時,他補充道:“這與我們控球時的表現息息相關,在某些特定時刻,我們沒能合理出球,一旦對手回撤密集防守,我們就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困境?!?/p>
阿爾特塔這番話,很可能是在暗指厄德高在阿森納控球時,未能及時有效地接應隊友傳球。比賽前 20 分鐘,厄德高的觸球次數寥寥無幾,僅為 3 次。例如在第 11 分鐘,厄德高未能及時出現在接應位置,無奈之下,威廉?薩利巴(William Saliba)和大衛?拉亞(David Raya)只能被迫進行兩次傳球,結果球權還是被巴黎圣日耳曼成功搶走。
隨著比賽的深入,厄德高的表現有所起色,逐漸幫助阿森納組織起一些有效進攻。但以他一貫的高標準來衡量,整體影響力依舊未能充分展現。全場 30 次傳球中,只有 10 次是向前超過 1 碼的具有威脅性的有效傳球。
解決辦法就是讓厄德高回撤得更深一些。當這位阿森納隊長在中場右側接球時,他能夠憑借出色的控球能力,更好地掌控球權,與隊友展開行云流水般的傳切配合。對比厄德高在首回合對陣巴黎圣日耳曼和歐冠小組賽 7 比 1 大勝埃因霍溫比賽中的熱點圖,便能清晰發現其中的差異。后者那場比賽,被普遍認為是他本賽季的高光時刻之一。
阿爾特塔需要讓厄德高回撤到更深的位置,在那里,厄德高可以憑借一腳出球的精湛技術,巧妙避開對手的兇狠逼搶,牢牢掌控比賽節奏。如此一來,既能有效避免阿森納在控球時被對手搶斷,又能與薩卡形成更加流暢、默契的配合,為球隊的進攻注入強大動力。
3. 學習阿斯頓維拉下半場的強攻,展現果敢與侵略性
上述是阿爾特塔從首回合比賽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除此之外,本周他還應深入研究阿斯頓維拉在歐冠四分之一決賽次回合的驚艷表現。盡管維拉最終以總比分 4 比 5 遺憾被淘汰,但他們在次回合中,以 3 比 2 的比分戰勝了強大的巴黎圣日耳曼,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和勇氣。
路易斯?恩里克賽后無奈坦言:“我從未見過我的球隊在比賽中如此被動,對手當時面臨被淘汰的絕境,不得不放手一搏,他們進攻時所展現出的強大沖擊力,著實令人震驚。” 而這,恰恰是阿森納需要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阿斯頓維拉在比賽中所展現出的緊迫感、進攻的直接性和無畏的勇氣,讓巴黎圣日耳曼的防線瞬間陷入混亂?;蛟S是因為過往多次在關鍵時刻失利,留下了心理陰影,巴黎圣日耳曼的球員們逐漸回縮防守,最終被摩根?羅杰斯(Morgan Rodgers)的持球推進和馬庫斯?拉什福德(Marcus Rashford)的驚人速度沖垮防線,敗下陣來。
前文已經詳細探討過阿森納如何壓制巴黎圣日耳曼、掌控比賽節奏的方法。倘若他們在控球時,也能像阿斯頓維拉一樣,大膽冒險,積極主動地進攻,便能如同維拉那般,成功打亂對手的防線部署,創造出更多的進攻機會。
阿森納實現這一戰術的關鍵人物,是邁爾斯?劉易斯 - 斯凱利(Miles Lewis-Skelley)。在首回合比賽中,他曾短暫成為場上的焦點人物。通過在控球時靈活轉身,巧妙突破阿什拉夫?哈基米(Achraf Hakimi)的防守,為球隊打開了寶貴的進攻空間。哈基米在防守時,既要盯防加布里埃爾?馬丁內利(Gabriel Martinelli),又要兼顧劉易斯 - 斯凱利的內切突破,常常顧此失彼,難以周全。如今帕蒂回歸,賴斯得以向前前提參與進攻,他若能像維拉球員那樣,果斷持球推進,必將有望在對方防線中制造出混亂局面,為球隊創造更多得分良機。
4. 將冒險進攻轉化為定位球優勢
如果上述戰術都能順利實施,阿森納有望在次回合贏得比首回合更多的任意球和角球機會。而這,極有可能成為他們在巴黎取得進球、實現逆轉的關鍵突破口。
本賽季英超聯賽中,阿森納通過定位球戰術,已經成功斬獲 14 粒進球,定位球預期進球數更是高達 15.91,在歐洲五大聯賽中獨占鰲頭。反觀巴黎圣日耳曼,在法甲聯賽中,他們在定位球防守上已經丟掉 10 球,其中 6 球來自角球。定位球失球占總失球數的比例高達 30.35%,這一比例在法甲聯賽中高居榜首,在歐洲五大聯賽中也位列第六。
首回合比賽前,很多人都敏銳地關注到了雙方在定位球攻防上的巨大差距。然而,在實際比賽中,阿森納僅在巴黎圣日耳曼半場贏得 3 個角球和 6 次任意球機會,實在少得可憐。若阿爾特塔的戰術部署得當,這些數據將會大幅提升,從而為阿森納創造出更多極具威脅的定位球得分良機。畢竟,定位球一直以來都是阿森納近年來攻城拔寨的得分利器。
綜上所述,這四大戰術策略,或許就是阿森納在巴黎創造奇跡、實現逆轉的制勝法寶:采用 4 - 2 - 3 - 1 陣型,實施高壓逼搶,限制巴黎圣日耳曼中場的流暢運轉;讓厄德高回撤,掌控比賽節奏;在控球時大膽進攻,展現出果敢與侵略性;充分發揮定位球優勢,把握每一次得分機會。
(編譯自BB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