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點我來評#
2019年深秋,我作為中朝文化交流項目的翻譯,第一次走進平壤外國語大學的階梯教室。陽光透過彩繪玻璃在講臺投下斑斕光影,穿淺藍校服的女生們齊刷刷轉頭望來,五十多張白皙的臉龐像瞬間綻放的金達萊。就在那一刻,我看見了坐在第三排的李慧琳——她耳后別著紅綢發卡,正在筆記本上畫中朝友誼塔的速寫。
"崔同志,這是你的同宿生。"教導主任把躲在門后的姑娘推到我面前時,我差點打翻手里的搪瓷缸。慧琳垂著眼簾接過我的行李箱,軍綠裙擺下露出半截白襪,轉身時馬尾辮掃過胸前的金日成徽章,發出細微的金屬摩擦聲。
藏在教科書里的情書
平壤的戀愛就像他們的地鐵,永遠在黑暗中穿行卻從不脫軌。每周三傍晚,慧琳會帶我去金日成廣場西側的"銀河"咖啡館,那里有全朝鮮唯一能喝到卡布奇諾的自動販賣機。我們總是選擇最角落的卡座,她捧著中文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用余光數她睫毛在臉頰投下的陰影。
直到某個停電的雨夜,我在《中朝詞典》里發現夾著的紙條:"崔翻譯的眼睛像萬景臺秋天的湖水"。泛黃的紙上還粘著野菊花瓣,那是我們上周去妙香山采風時,我偷偷別在她辮子上的。
"在朝鮮,牽手就是訂婚的意思。"慧琳說這話時,我們正走在黎明大街的櫻花道上。她突然把我的手塞進她的毛呢外套口袋,掌心相貼的瞬間,我觸到她藏在里面的團徽——那是她父親參加祖國解放戰爭獲得的勛章,邊緣已經磨得發亮。
四月的平壤突然下起太陽雨,我們躲進凱旋門下的紀念品商店。貨架上擺著中朝領導人握手的瓷盤,慧琳突然踮起腳尖,在我嘴角落下比櫻花還輕的吻。門外傳來巡邏車的警笛聲,她胸前的徽章硌得我生疼,我卻希望時間永遠停在這一秒。
三百萬人民幣的求婚考驗
"要娶朝鮮姑娘,得給國家交三百萬保證金。"大使館的參贊猛吸一口煙,"這錢不是彩禮,是怕你把人拐跑了。"窗外的平壤正在舉行火炬游行,慧琳發來短信說她們方陣要經過統一大街,我卻在計算把北京房子賣了能湊多少錢。
那晚在主體思想塔下,我把存著全家積蓄的銀行卡塞給慧琳。她哭著把卡折成兩半,碎塑料片扎進掌心滲出血珠:"我爺爺是上甘嶺戰役的擔架員,他臨終前說不能欠中國同志的情..."
最后的白頭山約定
離任前夜,我們偷跑到大同江邊的游艇碼頭。慧琳解開兩條烏黑的長辮,將發帶系在我手腕:"等白頭山開滿金達萊的時候..."她沒說完的話被江風吹散,對岸的千里馬銅像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三年后的今天,我在北京收到個沒有寄件人的包裹。打開層層油紙,是曬干的金達萊花瓣,和一張泛黃的照片——16歲的慧琳戴著紅領巾,在萬景臺故居前敬少先隊禮。照片背面用鋼筆寫著:"每當平壤下雨,我就想起那個弄丟團徽的下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