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這塊地方,曾經被叫做“中東明珠”,但過去十幾年,內戰把這里搞得滿目瘡痍。2024年12月6日,又一場血腥屠殺把短暫的平靜撕得粉碎,全球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這片土地。
這次的事件不光是敘利亞老百姓的災難,還讓俄羅斯和伊朗這兩個老玩家有點慌了神。他們開始琢磨,如果不跟中國抱團取暖,自己會不會也落到跟敘利亞一樣的下場——孤立無援,亂成一鍋粥。
敘利亞內戰的背景:從起火到失控
敘利亞內戰這事兒,得從2011年說起。那年“阿拉伯之春”席卷中東,敘利亞也沒能躲過去。老百姓本來是想抗議政府腐敗和高失業率,結果政府強硬鎮壓,事情越鬧越大,最后演變成了全面內戰。
一邊是巴沙爾·阿薩德領導的政府軍,背后有俄羅斯和伊朗撐腰;另一邊是各種反對派武裝,有的想搞民主,有的干脆就是極端分子。
內戰打了十多年,敘利亞的經濟、社會全崩了。根據聯合國數據,到2023年,超過1300萬人流離失所,占全國人口一半以上。
城市被炸成廢墟,基礎設施幾乎沒了,平民死傷無數。政府軍雖然在俄羅斯和伊朗的幫助下保住了大片地盤,但反對派武裝也沒消停,特別是在西北部的伊德利卜地區。
2024年之前,敘利亞的局勢勉強算“僵持”。俄羅斯出動空軍和雇傭兵,伊朗派民兵和顧問,幫阿薩德穩住陣腳。
可反對派這邊,尤其是沙姆解放組織(HTS),慢慢成了氣候。這幫人原來是基地組織的分支,后來改了名字,試圖洗白,但骨子里還是那套極端主義。
2024年12月大屠殺:血腥的轉折點
2024年12月6日,敘利亞西部,特別是阿拉維派聚居的地區,爆發了一場大規模屠殺。沙姆解放組織(HTS)帶著重武器,突然對這些村莊下手。
公開信息顯示,這場行動早有計劃。2024年秋天,HTS就從一些不明渠道搞到了大批軍火和資金,實力暴漲。到11月,他們在前線集結了部隊,擺明了要搞大動作。
屠殺當天,HTS先是用無人機炸了政府軍的指揮部,打亂了對手的部署,然后地面部隊趁亂突破防線,直撲西部重鎮。短短幾天,阿薩德政權的核心區域就丟了大半。
HTS的目標很明確,他們把矛頭對準了支持阿薩德的阿拉維派社區,因為這部分人是政權的重要支柱。
根據人權組織的報告,這次屠殺至少造成700多人死亡,其中不少是平民。HTS的手段極其殘忍,很多村莊被徹底清空,幸存者寥寥無幾。
網絡上流傳的一些視頻和照片顯示,現場慘不忍睹,引發了國際社會強烈譴責。聯合國安理會緊急開會,秘書長古特雷斯公開說,這是一場“對人類良知的挑戰”。
HTS為什么要這么干?一方面是報復,他們覺得阿拉維派是阿薩德的“幫兇”;另一方面是立威,想通過血腥手段震懾其他反對勢力,鞏固自己的控制權。可這一招也讓他們在國際上徹底臭了街,連一些原本中立的國家都開始站隊反對。
俄羅斯和伊朗的困境:盟友崩盤的代價
這場大屠殺對俄羅斯和伊朗來說,簡直是當頭一棒。倆國家這些年在敘利亞投了不少本錢,結果眼看著局勢翻車,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俄羅斯從2015年開始正式介入敘利亞內戰,派空軍轟炸反對派,還在塔爾圖斯和拉塔基亞建了軍事基地。這不僅是為了保阿薩德,也是為了在中東站穩腳跟,跟美國和北約對著干。
可2024年的屠殺讓俄羅斯的算盤落了空。HTS占領西部地區后,俄軍的基地直接暴露在威脅之下。公開信息提到,俄方不得不緊急撤離部分人員和裝備,損失不小。
更麻煩的是,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又被抹黑了一把。西方國家趁機加大制裁,凍結資產、限制能源出口,搞得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敘利亞這塊“棋子”要是徹底丟了,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就得大打折扣。
伊朗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作為什葉派大國,伊朗一直把敘利亞當成遏制以色列和沙特的前沿陣地。他們派了革命衛隊和黎巴嫩真主黨去幫忙,還花了不少錢。可HTS這次得手,直接斷了伊朗的陸上補給線,等于把伊朗的戰略布局砍了一刀。
伊朗國內也不太平。2024年經濟本來就因為制裁和油價波動很糟糕,再加上敘利亞這邊的失利,民眾對政府的抱怨越來越多。伊朗高層很清楚,如果敘利亞徹底亂了,他們在中東的地位就危險了。
俄羅斯和伊朗都不是省油的燈,但這次他們發現,光靠自己真扛不住。中東這地方太復雜,玩家太多,美國、土耳其、以色列、沙特,個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敘利亞大屠殺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倆國家的短板——資源有限、盟友不穩、對手太強。如果再不找個靠得住的伙伴,倆國家真有可能跟敘利亞一樣,陷入孤立和混亂。
中國入局:三方合作的開始
2025年初,俄羅斯和伊朗開始跟中國走得更近。這不是啥突發奇想,而是大屠殺之后局勢逼出來的結果。
公開報道顯示,2025年3月,俄羅斯、伊朗和中國在北京簽了個合作協議,內容包括貿易、軍事和基礎設施建設。這協議不是空話,很快就有了動作。
3月11日,三國還在阿曼灣搞了場“鷹眼”聯合軍演,幾十艘軍艦、戰機齊上陣,場面挺唬人。這次演習不光是秀肌肉,也是對外放信號。
中國在這中間起了啥作用?簡單說,就是“錢袋子”和“技術庫”。中國有經濟實力,能掏錢搞基建、買能源;還有技術,能幫俄羅斯和伊朗升級裝備、建網絡。俄羅斯和伊朗則拿得出軍事經驗和石油天然氣,三方各取所需,互補性很強。
俄羅斯和伊朗為啥看上中國?這得從現實說起。西方國家對俄伊的制裁越來越狠,倆國家急需一個不怕美國壓力的大國撐腰。
中國正好合適——經濟體量大、國際話語權強,還跟美國不對付。再加上“一帶一路”戰略,中國早就想在中東擴大影響力,敘利亞這塊正好是個切入點。
大屠殺之后,俄羅斯和伊朗意識到,單靠自己保不住敘利亞,甚至可能連自己的地盤都守不穩。跟中國合作,至少能多一條退路,多一個幫手。
三國聯手對中東意味著啥?短期看,是給敘利亞局勢加了個“穩定器”。中國掏錢修路建廠,俄羅斯和伊朗負責安全,起碼能讓敘利亞喘口氣。
長期看,這可能會讓中東的力量對比更復雜。美國和以色列肯定不樂意,土耳其和沙特也得重新掂量自己的策略。
敘利亞的后續:亂局難解
大屠殺之后,敘利亞的日子還是不好過。HTS雖然占了上風,但也沒能一統江湖。2024年,他們試圖建個“過渡政府”,結果內部外部全是問題。
HTS內部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大屠殺之后,一些指揮官覺得這么搞下去遲早完蛋,公開要求改弦更張。可HTS的強硬派不干,靠高壓手段壓住了反對聲,但裂痕已經有了。街上抗議越來越多,安全部隊鎮壓一次死傷就多一批,惡性循環。
國際社會對HTS的制裁很嚴,資金鏈斷了,重建沒錢。土耳其倒是給了點援助,但更多是想利用HTS牽制庫爾德人。以色列那邊直接放話,要是HTS威脅到自己,就動手。海灣國家態度曖昧,既不想得罪美國,又不想讓HTS坐大。
對敘利亞普通人來說,日子還是苦。經濟崩了,電沒得用,水也缺,難民回不去家。聯合國估計,2024年6月敘利亞還有上千萬人在挨餓。俄羅斯、伊朗和中國的合作雖然給了點希望,但重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短期內老百姓還是得硬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