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曹的視頻里常能看到“方便袋”的身影。 (視頻截圖)
“方便袋”的辦公室。
成為“貓醫生”的“方便袋”。
一只圓頭圓腦、呆萌可愛又情緒穩定的流浪貍花貓,搖身一變成為治愈人類心靈的“貓醫生”,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卻真實發生在山東濟南一家名為智善心理的心理醫院。這只貓咪“來頭不小”,是網絡中知名度極高的流浪貓救助機構“貓德學院”的“明星學員”。2021年10月,它被一只方便袋(也稱塑料袋)“打包”帶到了貓德學院,結束了四處流浪的生活,并由此得名“方便袋”。2025年3月,“方便袋”正式“上崗”,成為一名療愈人類心靈的“貓醫生”,主要輔助治療厭學和抑郁癥患者。
流浪貓“方便袋”是如何成為一名“貓醫生”的?寵物為何能幫助人們緩解心理問題?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原主任、濟南智善心理醫院院長張敬懸,以及在貓德學院與“方便袋”相處多年的小曹,聽他們將“方便袋”的故事娓娓道來。
一只被方便袋裝回家的流浪貓
圓圓的臉蛋配上粉紅色的鼻子,胖胖的身子像是一條大海參;總是出現在人的周圍,親昵地蹭著人的手,翻身露出柔軟的肚皮……網絡中,喜歡貓咪或關注流浪貓救助的網友,想必不會對“方便袋”感到陌生,它常出現在小曹和貓德學院發布的視頻中,當有人撫摸、揉捏它時,它絲毫沒有不耐煩和躲避。
作為曾有過流浪經歷的貓咪,“方便袋”喜歡人的性格可稱得上萬里挑一。也正因如此,“方便袋”“治愈”了在2023年加入貓德學院的小曹。當時,想領養一只流浪貓的小曹在機緣巧合下入職貓德學院,成為一名專職流浪貓救助者,同時也開始與“方便袋”朝夕相處。這只性格黏人的小貓咪,常出現在小曹身邊,陪伴著她走過職場新人的尷尬期,化解她剛加入貓德學院時的不安。
2025年,搬入新辦公場所的貓德學院沒有足夠房間,加上“方便袋”體型較大沒法與其他貓咪混養,為了讓它過上更好的生活,貓德學院決定為它尋找領養家庭。就在這時,智善心理醫院的出現,讓事情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長期以來,我們都在關注寵物輔助治療這一領域,也關注寵物對于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方面的治療。”張敬懸介紹,在國外相關研究數據及成果的支撐下,他們開始引入寵物輔助治療。“貓德學院在網絡中有一定影響力,我們的員工也查看了很多視頻。在與貓德學院對接過程中,我們發現‘方便袋’的性格和成長經歷,特別適合對孩子提供幫助。”
情緒穩定,對人熱情,就像小曹說的那樣,“‘方便袋’平等地喜歡每一個人”。在醫院的“面試”過程中,“方便袋”一如既往表現優異,很順利地通過了“面試”。“其實一般來說,在野外流浪過的貓咪,都比較有個性,而且對人有一定警惕性。”但“方便袋”除外,天生喜歡人類的它,在流浪時期就已經十分黏人。所以,成為治愈人類心靈的“貓醫生”,也算是順勢而為。
“面試時,就能感受到‘方便袋’特別溫和,目光穿透力特別強,眼神特別清澈。而且它體型也特別好,特別有力量,讓人感到充滿陽光。”張敬懸說,“方便袋”盡管有一段流浪經歷,但依然散發出生命的活力。“它的經歷很感人,也很適合去鼓勵厭學的孩子。”
“貓醫生”已接診一百二十余人
來到位于濟南市的智善心理醫院,走進掛有“方醫生”標志牌的房間,就能看到100多平方米的大辦公室中,擺放著各種小玩具、貓抓板、自動喂食器,以及一張超大的貓咪床。每天醒來,“方醫生”就在這里開啟自己的“工作”。它熱情地接待來到這里的每一位小朋友、大朋友,它面對人的撫摸毫不躲避,并且會目光溫柔地注視著對方,還不時露出柔軟的肚皮“邀請”人觸摸。
“目前,‘方便袋’已接診了120余位有需求的孩子。”張敬懸說,除去“方便袋”本身的故事對小朋友們具有鼓勵作用,成為激發他們成長的力量外,貓咪對青少年的無條件陪伴,也讓孩子容易對其建立依戀關系。
“我們為‘方便袋’感到驕傲。”小曹告訴記者,她時常通過監控設備觀看“方便袋”的一舉一動,還會在去探望的過程中,聽專門照顧“方便袋”的工作人員說起它“工作”時的趣事。“能勝任這份工作的貓咪太少了,但‘方便袋’做到了。不是說只要性格好的貓就能干這個工作,‘方便袋’是各方面都比較適合。”小曹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圖據受訪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