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于永杰
(圖片來源:pixabay)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又有新變化。
5月7日一大早,外交部發布消息,何立峰副總理將于5月9日-12日訪問瑞士,期間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隨后商務部以答記者問的方式,就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再次闡明態度。
通稿的措辭非常精準,比如提到近期美方高層不斷就調整關稅措施放風,并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其中“不斷”“多種渠道”“主動”等用詞就特別有畫面感,讓人仿佛看到一個苦等電話的焦灼身影。
而中方在認真評估后,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吁的基礎上,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也就是說我們不是僅考慮了自身利益,而是本著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才決定進行“接觸”“會談”。
但會談并不等同于談判,如果美方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就必須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拿出誠意,通過平等協商解決雙方關切。通稿還向其他一些經濟體“喊話”,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
在外事場合中,誰主動誰應邀往往大有深意,這絕不只是個“面子”問題,而是關乎“戰略勢能”。所以外交部隨后在例行記者會上也強調,這次會談是應美方請求舉行的,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被問到是誰先給對方打電話時,只能結結巴巴含糊其辭。確實,從一開始的氣勢洶洶到最后不得不“請求”會談,美方失去的豈止是面子。
這場“關稅戰”是由特朗普政府先出牌的,他用一個多月時間給世界做了一次示范,當你力量強大準備充足時,先發可以制人,但如果你外強中干有勇無謀時,先發只能暴露軟肋,受制于人。以這次“請求會談”為分界,可以說這場“關稅戰”的重要轉折點已經出現,即美方從“主動”出手挑戰,到“主動”請求談判,這一正一反間的折騰恰恰讓其陷入了被動。
回看這一個月以來雙方的幾個回合,中國用自己的戰略定力、政治洞察力和斗爭技巧,向全世界再次證明,面對霸權主義的訛詐,妥協綏靖沒有出路,堅持原則立場、堅持公平正義,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確之道,也向全世界演示了一遍同中國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當然,接觸會談只是“持久戰”中的一小步,美方不會心甘情愿放棄企圖,雙方博弈的過程還會很長。隨著時間線的拉長,我們會看到很多事情都在發生深刻變化,而這場“關稅戰”對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可能還需要很多年才能真正看清。新的生機正在斷裂之處萌發,新的秩序正在斗爭之中形成。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