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一名硅谷富豪與自己17歲的兒子,以及70歲的父親,三代人用血漿置換療法進行抗老治療的新聞,引起全球輿論的廣泛關注。這個新聞背后的主角——美國億萬富豪布萊恩·約翰遜(Bryan Johnson),也因此成為焦點人物,引發爭議。有人認為他在做一項人類探索生命健康極限的新嘗試,也有人認為他的行為對科學沒有貢獻,只是在博眼球。
今年初,一部有關布萊恩·約翰遜的紀錄片引發關注。影片中,他展現出來的極其嚴苛的日常飲食、對身體數據高精密化測量的生活方式,再度點燃了公眾對這位追求“極致抗衰”富豪的好奇和爭議。
布萊恩去年底曾到訪中國,他在接受紅星新聞專訪時表示,“來之前,我們很好奇,中國的老百姓到底是怎么看待健康生活的。”在上海、成都和重慶走訪后,布萊恩驚嘆道:“我們發現,中國老百姓對于追求健康有著強烈的渴望。”
布萊恩在中國的高鐵站
換血富豪:
沉迷于極致抗衰
在紀錄片中,布萊恩展示了自己嚴苛的生活方式:每天吃下140多片維生素補劑;家里如同“實驗室”,堆滿各種身體測量設備……從“白手起家的硅谷創業者”到“換血富豪”,布萊恩的人生是兩個畫風截然不同的故事。
布萊恩近年的面部變化對比
他人生的上半場更像是一個勵志故事。布萊恩1977年出生于美國猶他州一個貧苦的家庭,母親獨自養大幾個孩子。成年的布萊恩白手起家,創建全新支付軟件。幾年之后,他的初創公司被Paypal以8億美元收購。此后,布萊恩又投資生物領域公司,逐步完成資本累積,成為身價不菲的硅谷富豪。
布萊恩人生的下半場,在大眾眼中卻變成了一個科幻故事。布萊恩與29歲的再生醫學專家奧利弗·佐爾曼醫療團隊合作,成為該團隊“長壽和抗衰老”的實驗研究對象。雙方共同進行著一項被稱為“藍圖項目(Blueprint)”的計劃,對布萊恩的飲食(每天攝入1977卡路里的素食)、運動(每天保證一小時運動、每周三次強度運動)和睡眠(每晚同一時間入眠)等進行嚴苛的規定,并不斷對其進行身體檢測后微調計劃。
“藍圖項目”開啟之前的布萊恩
布萊恩以一種極富爭議的模式——公開與自己17歲的兒子以及70歲的父親三代人置換血漿、嘗試基因療法、以自己為實驗品試用未獲臨床檢測的延衰藥物、公開自己的所有器官檢測數據等,來追求延緩衰老甚至逆轉器官生物年齡的極致。他使用科技手段測量自己各個器官的年齡。根據其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他的生理年齡48歲,但心臟年齡37歲、皮膚年齡28歲、肺活量相當于18歲,以及18歲的心血管和64歲的左耳年齡等。這個測量結果顯示,布萊恩身體各個臟器的年齡差異極大。
瘋狂行為:
“像機器一樣活著”
對于“讓大腦思想閉嘴,讓器官自己說話”的理念,布萊恩解釋稱,這源于自己曾經在創業階段飽受抑郁癥折磨,他某天意識到,大腦里面產生的意識,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也正是秉持著這樣的想法,布萊恩每天都使用多個健康儀器,吃下大量維生素,一天兩頓飯,基本上也都是混合代餐粉。在外界看來,他“像機器一樣活著”。布萊恩的“瘋狂”行為,一方面為他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了不少支持者,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外界的質疑。抗衰領域著名專家、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瓦迪姆·格拉迪舍夫評價布萊恩的舉動,“這對科學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貢獻,只是博眼球。”
對于外界的評價,布萊恩告訴紅星新聞:“我覺得這些說法很有趣。因為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當一個全新的聲音發出來時,人們總是需要時間去理解和接納它,所以我覺得這些刻薄的評論,只是有些人面對一個全新的理念產生時,因為不知道它將會給自己生活帶來什么影響的情況下,從而無法和解和接納,繼而導致的反應。”
為了推銷他的理念和產品,布萊恩會出現在大熱真人秀中,請卡戴珊一家吃他的健康食品。他也會和美國斯坦福大學抗衰網紅教授安德魯·休伯曼因為對方參與研發的一款產品在網上“開撕”,并在視頻最后掛上自己產品的購買鏈接。“圍觀”了這場網絡罵戰的網友調侃:“宇宙的盡頭是賣貨,富豪和教授都逃不過。”
顯然,布萊恩高調分享自己特殊生活方式的背后,一個商業帝國,也在悄然成形。
駕馭沖動:
“不要讓我看到啤酒、甜甜圈”
布萊恩認為,目前,技術正更快地獲得更廣泛的使用,曾經人們習以為常的理念很多已經改變。正是基于時代的發展,人們可以用最快的方式接觸到關于抗衰長壽的理念和療法。
布萊恩(左)與哥哥在中國
在談到如何使臟器在身體里不失衡,平衡整個身體的衰老周期的問題時,布萊恩說:“這是一個我們尚未解決的問題。”他認為,有些器官更容易通過抗衰治療達到效果,有些器官不是。比如,如何延緩大腦的衰老,就是一個最具挑戰性的議題。
為延緩衰老,布萊恩多年來都執行著嚴苛的生活方式,這種堅持需要極強的意志力。那么有沒有過某個時刻,他會對一瓶啤酒或者一塊披薩非常渴望?布萊恩對此笑言:“我現在唯一可能會有沖動的美食應該是火鍋。”
隨后,布萊恩表示,“其實我覺得選擇現在的生活方式之后,反而比以前更輕松,因為我不再把精力投入到一些其他事情上。外界總是想象我的生活很艱難,其實不是,我想說沒有哪一種生活方式就一定是比另一種要輕松的。因為有些人或許會選擇一周一到兩次的所謂‘放縱’,滿足自己的欲望。相比之下,我反而覺得徹底摒棄這種‘放縱’念頭是更容易的選擇。因為像這樣的舉動,一旦你做了一次,就很容易再做第二次、第三次,不如一開始就不再把它放入選項之內。”
布萊恩認為,人的意志力是一個循環,因此他會在每天早上意志力最強的時候來規劃自己的一天,包括這一天中要做和不能做的事情。“我知道自己每天傍晚7點左右的意志力最為薄弱,如果在那個時刻,恰好有啤酒、披薩、甜甜圈這些美食,我可能就會很難抵擋,所以我就提前規劃好,不讓我看到這些東西。”
布萊恩表示,自己早已建立好一個生活方式來阻止被誘惑,比如規定每天下午5點開始到入睡,不吃任何東西。他告訴紅星新聞,“通過提前做決定,建立完善的生活系統,可以最大程度地簡化需要做決定的過程,從而避免讓意志力的一時薄弱,破壞一整天的健康。”
紅星新聞記者 沈杏怡 受訪者供圖
編輯 張莉 責編 馮玲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