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已經倒下的有威馬、高合、恒馳、極越等等,還有不少邊緣化的品牌也是搖搖欲墜,就連一汽東風長安這樣的老牌國企也傳出戰略重組的消息。有人斷言,十年后我國剩下的汽車品牌可能不足5家。
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是市場規律,按照目前的態勢來看,的確會有不少品牌會倒下,不過從各家車企的財務健康狀況和銷量走勢來看,國外品牌還真未必熬得過咱們。國內主流車企總負債相對較低,而且負債結構比較健康。而國外頭部車企則普遍負債更高,而且有息負債占比大,有不小的償債壓力。
汽車行業是重資產,高負債率是行業特性,所以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車企的資產負債率普遍都在60%以上。在這里需要簡單科普一下,財務上的負債不等于我們普通人所理解的“欠錢”。企業經營,哪怕一分錢不借也會有負債。比如說客戶買車的購車款、預付款,在未交付車輛前體現在財務上就是負債,還有即將支付的員工薪酬,還沒到期繳納的稅費,供應商的應付賬款等。所以單純看資產負債率是不能評判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的,高負債有可能是企業經營狀況不好,依賴負債維持資金鏈穩定,也有可能是因為企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擴大規模,營收增加所導致。只有有息負債才能反映出企業真正的債務壓力,這才是我們普通人所理解的“欠錢”。
以2024年數據為例,豐田有息負債約1.87萬億元,在總負債占比達68%;大眾集團有息負債約1萬億元,在總負債占比32%;福特有息負債約1.1萬億元,在總負債占比66%。通用汽車、奔馳、寶馬、斯特蘭蒂斯、本田、現代汽車的有息負債也達到數千億的規模。而國內車企的有息負債占比普遍在20%以下,且沒有超過千億級別的。像是吉利控股有息負債為860億元,在總負債占比17%;奇瑞有息負債為211億元,在總負債占比12%(截至三季度末);長城汽車有息負債為168億元,在總負債占比12%;比亞迪有息負債約286億元,在總負債占比僅為5%。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數據和企業的經營狀況也是正相關的,那就是應付賬款占營收比例和平均賬期。應付賬款也是負債的一種,粗淺理解就是尚未結清的貨款,我攤子鋪得大,進貨多出貨多,那么尚未結清的貨款也就越多。同時這個數字占營收比例越低,說明我經營狀況越好。像是汽車行業,供應商的貨款是不可能現結的,涉及到質量、驗收等諸多問題,都存在一個賬期,支付的賬期越短說明企業有足夠的給付能力,也能體現經營狀況。
看24年的數據,這兩項最低的是比亞迪和吉利,正好是銷量冠亞軍。而這兩項數據略高的蔚來在24年銷量則不算太理想。
站在國家層面上看,我國新能源事業蒸蒸日上,從車企的財務數據上也能得到相應佐證。而國外汽車品牌在產品、技術層面已經全面落后,國內銷量也日漸疲軟,雖然還有海外市場作為基本盤,但頹勢已經能在財務數據上初見端倪。十年后能活下來的車企有多少家我不敢說,不過我相信更強勢的一定是中國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