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醫務工作者在網上發帖稱,自家孩子學校附近出現了售賣針筒玩具的現象。據了解,該玩具的玩法是通過注射器向水球內注入液體或氣體,使球體表面產生氣泡,兒童通過捏破這些氣泡獲得解壓。
發帖人了解到,該玩具配備注射器的逼真程度極高,長短、重量、表面刻度與自己平日工作中給病人使用的注射器別無二致,唯一的區別是針頭“看起來疑似被人工磨平”,她由此懷疑這些“玩具”生產來源是否合規?尤其是空氣注入人體內可能帶來致命。這一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家長們紛紛擔憂其安全隱患及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左圖為醫務工作者在醫院使用的注射器,右圖為孩子的注射器玩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后續記者調查發現,這類玩具在電商平臺上銷量火爆。例如,一款“小雞捏捏樂擠泡泡解壓玩具”銷量超50萬,評論量超40萬,評論區多表示“刺激”“過癮”。該玩具通過按壓針筒注入空氣到小雞身上形成氣泡,再捏爆以達到解壓效果。
記者注意到,這種針筒玩具不僅外形與醫用注射器相似,還可能因針頭設計對兒童造成意外傷害。此前,上海、廣州、長沙等地也曾出現類似事件,相關監管部門已對校園周邊商戶進行了排查,并責令下架此類玩具。
小學生買注射器當玩具?
家長氣憤!
相關案例不在少數。據某小學生家長4月份爆料,孩子學校周邊文具店公然售賣注射器玩具,甚至有不少學生帶注射器到學校玩耍,好在被老師及時發現作出了處理。而讓家長感到氣憤的是,這些注射器居然源于學校附近的文具店。注射器怎么就成了文具了?還向小學生售賣?
不少家長也表達了擔憂,售賣這種注射器有可能會造成誤導,讓小孩認為這種注射器可以隨便玩,萬一在外面撿到類似攜帶病毒的注射器,不小心扎傷皮膚怎么辦。
記者走訪學校附近文具店時,不少小學生正在挑選玩具。而在貨架柜顯眼位置,就擺著注射器玩具。為了推銷產品,老板還拆開包裝,裝上針頭現場給記者展示。
記者購買回來多款注射器玩具,均沒有標注生產廠家,雖然針頭是平頭的,但仍然非常細。記者用豬肉測試,針頭可以輕松扎進肉里。
危險性較大
帶有暴力導向,涉嫌違法
這類針筒玩具生產售賣是否合法合規?記者咨詢了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
他表示,從安全角度來看,根據我國《玩具安全》系列標準(如GB 6675),其中明確規定玩具應符合物理安全性要求,而針筒玩具的針頭即便磨平,仍屬尖銳物體,易刺傷兒童,遂不符合安全標準。
“退一萬步講,就算沒有對人造成傷害,也容易給孩子錯誤引導,讓他們以為注射器是可以隨意玩耍的東西。”
趙良善從玩具價值導向、使用方式視角分析,針筒玩具外形與醫用注射器相似,針頭設計容易讓孩子脫離虛擬玩具世界,混淆玩具和醫學用品的區分和用途,誘發不安全事件,同時其 “擠泡泡” “扎針”等玩法可能引發未成年人暴力傾向,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生產、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游戲游藝設備、游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產品則不符合上述標準。
綜上,趙良善認為,該類針筒玩具危險性較大,帶有暴力導向,涉嫌違法。建議生產者、銷售者盡快整改或召回,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應介入監督協調。
開展專項排查
著重整治“三無”玩具和危險文具
記者梳理發現,針對注射器玩具這一問題,多地監管部門已經迅速展開調查整治行動。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玩具安全 第2部分:機械與物理性能》的規定,供3歲以下兒童使用的玩具,不應存在可觸及的功能性銳利尖端;而供3歲及以上但不足8歲兒童使用的玩具,如果因功能需要(例如玩具縫紉機的針)必須存在功能性銳利尖端,那么也應當設置警示說明,并且不應存在其他非功能性銳利尖端。
多個部門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如果發現身邊有銷售類似危險玩具或“三無”玩具的違法行為,可撥打“12315”或“12345”熱線,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來源:央視網、封面新聞、上海市場監管、廣州日報、網絡普法、廣東共青團
編輯:陳酩夫
審核:梁華 莫松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