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對印度游客的槍擊事件,造成嚴重傷亡。印方指責巴方支持“跨境恐怖主義”。連日來,兩國在克什米爾持續交火,并已相互關閉領空。印度總理莫迪已授予軍方回應襲擊事件的“完全行動自由”。巴基斯坦鐵道部長甚至一度警告,巴基斯坦的130枚核彈“不是擺設”。事發后,印度政府決定立即暫停向巴基斯坦公民發放簽證,巴方則暫停與印度的所有貿易往來,雙方先后相互關閉領空。印方還暫停履行《印度河水域條約》,以切斷巴方水源。
在印度一系列舉措中,“斷水”行為最為引人注目。印度河對巴基斯坦至關重要,它為巴基斯坦提供了80%的供水,支撐著該國23%的農業用水需求和近68%的農村生計,農業產值占巴基斯坦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對就業貢獻率達37.4%。《印度河水域條約》于1960年由世界銀行協調簽署,規定印度使用東部三條河流水源,巴基斯坦獲得西部三條河流主要使用權,且設有糾紛解決機制,任何一方無權單方面終止協議,印度此舉明顯違約。
軍隊警戒(資料圖)
那么,印度為何能切斷巴基斯坦的水源?我們先來看一張圖。在我國西藏,有兩條大河流入印度。一條向東,在我國境內稱雅魯藏布江。一條向西,在我國境內稱獅泉河。經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進入印度,改稱印度河,后印度河流經巴控克什米爾,最后進入巴基斯坦,一路向南匯入阿拉伯海。印度河雖以印度冠名,但百分之八十在巴基斯坦境內,這條印度河對巴基斯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印度河滋養了巴基斯坦的1400萬公頃耕地,供養了巴基斯坦上億人口。
但這種利用“水資源作為武器”的行為,其實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很快,5月7日,印軍在軍事方面的報復便接踵而至。根據巴基斯坦軍方的有關通報,5月7號的凌晨,印軍突然對巴基斯坦的至少五個城鎮發動了導彈襲擊,巨大的爆炸聲和熊熊火光下,巴方民眾損失慘重,數名平民和兒童在印軍導彈的襲擊下喪生,繼斷水這一嚴重違反人道主義的行為之后,印軍再次釀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對此,巴方自然不可能慣著,很快就“不惜一切代價地展開了報復”。
軍隊(資料圖)
實際上,造成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襲擊事件頻繁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莫迪政府咎由自取的結果。要知道,處于印巴兩國中間地帶的克什米爾地區,本身就是英國殖民統治者給兩國留下的一個“火藥桶”,也是印巴兩國長期沖突的主要誘因。而印度在數年前為達到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占為己有的目的,不顧巴基斯坦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單方面撤銷該地區的自治權,并出動軍警鎮壓當地民眾的反抗,強行接管該地區的管轄權,從而為該地區發生更頻繁襲擊事件埋下伏筆
目前,多個跡象表明,巴基斯坦高層多次強調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是為了利用“相互摧毀”能力來震懾印度。這種戰略威懾或許是兩國沒有爆發大規模沖突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持久的威懾效果到底能維持多久仍是未知數。現實中,拖延越久,變量越多,因此外部調停的介入顯得尤其必要。在這關鍵時刻,巴基斯坦高層兩次喊話中國。
軍隊(資料圖)
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俄新社記者提問,此前,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赫瓦賈·阿西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可以參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恐怖襲擊事件的國際調查。請問中方是否有計劃參與此次恐怖襲擊事件的調查?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歡迎一切有利于當前局勢降溫的舉措,支持盡快開展公正調查。作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鄰國,中方希望印巴雙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有關分歧,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