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瀚允)“奶奶,您扶穩些,慢慢走。”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關節外科護士站前,老人段淑蓮身穿一件花襖,在家屬和醫護人員陪同下進行康復訓練。這位101歲的老人一周前因不慎摔倒導致股骨頸骨折,接受了髖關節置換術,術后第2天已能通過助行器的輔助下地行走。
5月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關節外科主任醫師周建林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過去一個月內,已經有5位90歲以上、最高年齡101歲的超高齡老人,在此完成髖關節置換,實現從臥床不起到“行走自由”。
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高齡老人術后進行康復訓練。醫院供圖
“股骨頸骨折又被稱作‘老年人最后一次骨折’,高齡老人骨折后很難愈合,長期臥床易引發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血栓等致命并發癥。”周建林介紹,現實中有不少高齡患者因手術風險高、恢復慢而放棄手術治療,不僅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加重家屬的照護壓力,還有可能大幅減少患者預期壽命。
為此,該院關節外科周建林、方洪松專家團隊聯合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康復科等多學科協作,建立了一套針對超高齡患者的“精準評估—早期介入—快速康復”的治療體系。
“手術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精準做好麻醉風險評估,二是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周建林介紹,對于超高齡老人,麻醉時間越長,手術風險越高。因此,術前會首先根據老人的基礎病史和身體狀況,由麻醉科專家進行風險評估;如符合手術條件,術中盡量選擇創傷較小的硬膜外麻醉或腰部麻醉方案,全程手術用時不到20分鐘。
“有一位93歲的老爺子,骨折后臥床了三個星期,子女每天看著他喊疼,很揪心。手術完成后第二天,老人狀態不錯,已經能躺在床上刷短視頻了。”周建林介紹,術后一周,老人已能下地站立,并辦理了出院。“疾病面前,年齡只是數字,關鍵看身體條件和治療意愿,人人都應追求健康生活。”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關節外科主任醫師周建林(左)為高齡老人實施髖關節置換術。受訪者供圖
“同時,我們結合高齡老人住院護理全流程管理方案,配合多模式鎮痛和早期康復指導。”周建林建議,高齡老人不慎摔倒、骨折后應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早期介入手術,避免因長期臥床導致肌肉萎縮,影響術后康復。
截至目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關節外科專家團隊采用“一小時手術”和“綠色手術”理念,已為數百名80歲以上高齡患者成功實施關節置換,其中最高齡達105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