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凱 北京報道
在“五一”假期出行高峰的能源消費圖譜中,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均呈現出火熱的市場景象。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數據顯示,5月1日至4日全國高速服務區新能源汽車充電量達3068萬千瓦時,同比增幅28%,印證了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的產業趨勢。然而在充電樁密度較三年前提升2.7倍、超充技術普及率達45%的背景下,仍有69.3%的購車者將燃油車作為首選。
面對復雜多元的市場需求,頭部車企正以“技術雙軌制”構建戰略縱深。長城汽車在2025上海車展發布的“泛內燃機戰略”具有典型意義:新能源賽道布局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實現四驅性能與兩驅能耗的突破;傳統動力領域則推出4.0T V8發動機。這種“既要、又要”的技術布局并非孤例——長安藍鯨動力持續迭代熱效率,吉利雷神動力則完成混動專用發動機技術儲備,主流車企在內燃機領域的持續攻堅,本質上是在電動化浪潮中構筑技術護城河。
企業策略,燃油車技術依舊很關鍵
從市場發展來看,中國汽車市場正呈現出“油電并行”的技術演進圖譜。盡管新能源車國內滲透率在2024年已經來到了47.6%,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但基于國內地域跨度大、用車場景復雜的特征,燃油車仍占據半壁江山。J.D. Power調研顯示,西北地區燃油車保有量占比高達68%,而混動車型在三四線城市的銷量增速連續18個月超純電車型20個百分點,這揭示了能源轉型的梯度性特征。
因此,傳統車企也正以技術創新重構燃油車競爭力版圖。其中,吉利汽車通過架構化改革,將CMA超級母體架構的電子電氣化技術反哺燃油車,其中國星系列搭載的G-Power動力系統熱效率達44.26%,配合雷神智擎Hi·X混動技術,實現節油效率40%的提升。長安汽車則在新藍鯨動力平臺取得突破,全球首發的500Bar超高壓直噴技術,配合AGILE敏捷燃燒系統,使UNI-K車型在WLTC工況下達成4.8L/100km的超低油耗,較傳統發動機減排15%。
跨國品牌則實施差異化技術路線。奧迪通過MLB Evo縱置模塊化平臺的持續迭代,將48V輕混系統與EA888 Evo4發動機深度整合,使Q7車型的百公里油耗降至7.6L。同時啟動“雙軌戰略”:四環標車型強化quattro ultra智能四驅與數字矩陣大燈等科技配置,字母標車型則搭載最新PPE電動平臺,構建分層技術護城河。
此外,車企還通過模塊化平臺開發,實現油電技術共生:大眾MQB evo平臺可兼容燃油/混動/純電三種動力總成,長城檸檬平臺衍生出燃油/HEV/PHEV/EV四種驅動形式,這種柔性化生產體系使單車研發成本降低30%。
這種技術多元化戰略本質上是市場規律與工程邏輯的雙重選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數據顯示,在-30℃極寒環境,燃油車續航達成率仍保持85%,而純電動車普遍衰減至55%;在川藏線等特殊場景,燃油車故障率僅為新能源車的1/3。
汽車分析師王坤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當前的技術演進呈現出“三維創新”特征:縱向深化ICE熱效率極限,橫向拓展混動技術譜系,垂直布局電動化底層技術。這種立體化創新矩陣,既滿足現存3.2億燃油車主的升級需求(年換購規模超1600萬輛),又為全面電動化積累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等關鍵技術。正如系統工程學中的“漸進式創新”理論,中國汽車產業正在技術傳承與顛覆之間,走出獨具特色的轉型路徑,為全球汽車工業的能源變革提供東方解決方案。
油電將長期共存
業內看來,燃油車在中國市場的持續生命力,源于用戶需求分層、技術互補效應與產業基礎適配性的三重邏輯共振,形成了難以被單一技術路線顛覆的生態護城河。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研顯示,在家庭首購群體中,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年收入15萬元以下)對燃油車的偏好度達63%,其核心訴求聚焦于購置成本(燃油車較同級電動車低2—3萬元)與使用便利性(加油5分鐘vs快充30分鐘)。而在增換購市場,技術成熟度成為決策關鍵:30萬元以上消費群體中,76%認為燃油車的機械素質穩定性(如變速箱平順性、NVH控制)仍具優勢。地域維度上,西北地區因冬季極端低溫(年均-20℃天數超60天)與充電設施密度不足,燃油車仍是剛需選擇。
此外,中國燃油車產業鏈的縱深布局形成轉型緩沖帶:全國2.3萬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中,75%仍以燃油車核心部件為主營業務;在長三角產業集群,發動機缸體、變速箱齒輪等精密加工產能占全球35%。政策端實施的“存量優化+增量替代”雙軌戰略,既通過國六b排放標準倒逼燃油車減排技術突破(如GPF顆粒捕捉器、350Bar高壓直噴),又借助雙積分政策引導車企將燃油車利潤反哺電動化研發。
海外方面,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燃油車市占率仍高于80%,中國車企依托成熟制造體系針對性優化產品來擴大海外市場份額。例如長城哈弗F7強化-35℃冷啟動性能,上汽MG7通過沙特50℃高溫測試,市占率突破8%。也正因在燃油車技術的發展,我國2024年燃油車出口量達234萬輛,同比增長27%,出口均價從2020年1.2萬美元提升至1.8萬美元。
在王坤看來,目前燃油車市場通過需求分層、技術融合與全球化布局構建了“漸進式轉型”路徑,而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年產銷超1200萬輛)并未完全顛覆這一生態。未來十年,油電并行仍將是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的核心特征,技術互補與市場分化共同驅動行業走向深度整合。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于建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