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民幣、港幣突然大漲,你看懂了嗎?如果你有100萬美元,你會存在哪里呢?存美國一年4.3%的利息,存國內呢?一年利息不到2%,那肯定存美國啊!利息高。
但外資機構會說,我會存中國,因為那里一年收益能超過5%,比美國還高。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外資要進入國內,首先要把這100萬美元換成人民幣,對吧?換之前他們也擔心,萬一換完了,人民幣大跌,就算這邊收益5%,那邊匯率上跌了10%,你再換回美元的時候不還是賠錢嗎?
這時候有人就說了,你不用擔心匯率,我能保證你穩賺不賠。怎么辦呢?
你在換人民幣的同時,我就給你鎖定了一年后的人民幣匯率。比如說你現在換人民幣匯率是7.37,換的同時,咱倆就定好一年后人民幣的匯率就是7.18,我就按7.18給你換美元。從7.37到7.18,匯率上你還能賺2.8%。
咱倆簽個協議,這就叫做外匯遠期合約,把一年后的匯率調換到現在來給你約定好,這也叫做調期交易。
在國外能做這個業務的機構,比較有名的就是摩根大通。在國內,一般是大型國有銀行。外資有了這個掉期交易,就不擔心匯率的風險了,都搶著去換人民幣。但是人民幣不是完全自由兌換的,外資一般先在香港換成港幣或者離岸人民幣,再通過香港的債券通進入到內地。
這些資金進到內地后,靠什么賺錢呢?他們在買同業存單。什么叫做同業存單呢?個人去銀行,你存的定期存款會給你個憑證叫做個人存單,對吧?
那銀行自己要存的定期存款,它也有個憑證就叫做同業存單。同業存單的周期短,一般7天到1年之間,年化利率在2.2%左右,一般在金融機構之間交易。所以外資在同業存單上一年能賺2.2%,通過掉期交易,靠人民幣升值,還能賺2.8%,加起來整體收益就是5%啊!收益超過美債的4.5%。
去年5月份,境外投資者凈買入一年期國內同業存單5518億元。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利息4.5%,國內利息不到2%,在中美利差這么大的情況下,資金外流不多,人民幣還能穩住,就是靠掉期交易和同業存單吸引外資換人民幣,起到了支撐人民幣匯率的效果。
那有人會問了,國內銀行怎么敢保證一年后人民幣匯率是7.18呢?要是沒到7.18,還是7.37,那它不得貼錢嗎?不就賠了嗎?
現在正好是5月份,去年5月份的5518億外資到期了,人民幣正好大漲突破7.19,賠錢了嗎?這一切都是巧合嗎?
國內大銀行背后就是央行,這都是央行在調控的結果。如果央行要拉升人民幣,就像去年那樣,用掉期交易加同業存單5%的收益,吸引外資大量換人民幣,穩住匯率。如果讓匯率貶值,就暫停掉期交易。
這次人民幣大漲之前都發生了什么呀?大量美元進入香港,換港幣和離岸人民幣。外資要進入內地要5%的收益啊,這就是央行要拉升人民幣的信號。都在換港幣,那港幣迅速升值,觸發了強制兌換。
什么是強制兌換呢?
港幣和美元的匯率是綁定的,一美元固定兌換7.75到7.85的港幣。如果港幣升值超過7.75,香港就必須拋售港幣讓港幣貶值;如果港幣下跌超過7.85,香港就必須買入港幣,讓它升值。所以這次港幣升值突破了7.75,香港不得不強制拋售460億的港幣,維持港幣在固定區間。
為什么此時央行要拉升人民幣呢?
因為中美要談判了呀!之前不談判的時候,美元貶值,其他貨幣都升值,只有人民幣沒有升值,就是不讓美國占便宜。因為美元貶值會直接降低美國商品在海外售價,比如美元對日元貶值了10%,那美國汽車在日本的售價就會相應降低8%左右。價格便宜了,東西就好賣了,直接促進美國出口,緩解美國的貿易逆差。
現在要談判了,央行開始放外資進來,拉升人民幣給對方點好處。但人民幣真的大漲了嗎?人民幣確實從7.27漲到了7.19,對美元升值了1%。但同時,韓元對美元升值了2.6%,泰銖對美元升值了1.9%,新臺幣對美元升值超過了10%。
因為美元指數跌破了100,所有貨幣都對美元平均升值了2%以上,而人民幣只升值了1%,對其他貨幣來說,人民幣還是貶值狀態。
歷史上美元指數有4次跌破了100的位置,當時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呢?2015年3月份第一次,人民幣匯率是6.2;2016年11月第二次,人民幣匯率是6.9;2020年3月第三次,人民幣匯率是7.1;2022年9月第四次,匯率是6.9。現在2025年5月份,美元指數再次跌破100,人民幣在7.2附近,現在反而是歷史上人民幣最低的時候。
這個匯率只能說明貿易戰剛剛開始談判。如果談判關稅沒有降下來,人民幣還會重新與美元同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