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造車燒錢,是行業內的固有現象。
燒錢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燒光了84億,卻還是造不出一臺量產車。
說的就是含著金湯匙誕生的“拜騰”汽車。
僅僅輝煌了兩年后,該企業就陷入了無盡的黑暗迷宮。
身為車企造不出車就算了,竟然還花5000萬給300多位員工買零食!
這些“燒錢姿勢”遭到了央視的點名批評。
這一消息發布后引發了一系列的激烈討論,瞬間在行業內掀起驚濤駭浪。
風光無限的拜騰
當今時代,造車勢力橫行。
不管是房地產,電器,還是互聯網都想湊一波熱鬧。
然而有這樣一家企業,腳踩著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的“七色祥云”誕生。
它的研發總部以及制造基地設置在南京。
他們的口號是“根植中國,面向全國。”
不難看出,拜騰的野心不小,頗有扎根中國、布局全球的雄心壯志。
另外,拜騰的定位比較高端,對標的品牌只有特斯拉!
之所以敢這么“狂”,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的創始團隊非常的不簡單,可以說是高手云集。
拜騰核心創始人有兩位,戴雷和畢福康。
這兩位德國人都是寶馬曾經的得力干將,有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對市場的把控。
戴雷是經濟學博士,在寶馬工作時特別擅長品牌營銷與推廣。
為寶馬在中國的成功付出過汗馬功勞。
離職后的他,去了英菲尼迪做營銷,沒過多久英菲尼迪的知名度就有了顯著提高。
畢福康,在寶馬工作20余年,被業內稱為“寶馬i8之父”。
這般豪華陣容,宛如給拜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鎧甲。
第二,拜騰汽車與其他車企不同,它是名副其實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前前后后得到富士康、騰訊、這些行業巨頭的巨額融資。
一汽集團、啟迪控股、寧德時代等一眾背景深厚的投資人紛紛慷慨解囊。
截止到2020年,拜騰汽車已經完成了6輪融資。
總金額高達84億元!
足見看出拜騰在花錢方面有多奢侈。
幸好,花錢雖然多,但是市場有反饋,一切就有意義。
2018 年CES展上,拜騰一款概念車以48英寸巨屏、旋轉座椅等設計驚艷全球,訂單破萬。
不止賺的盆滿缽滿,名聲也日漸擴大。
那時的它,恰似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承載著無數的期許。
一度被視為最有希望挑戰特斯拉的造車新勢力,引得資本競相追逐。
任誰也不會想到,這家企業風光兩年后,就這樣在荒誕與混亂中走向末路。
央視怒批
“燒光84億,造不出一臺量產車。”
去年央視點名批評拜騰汽車,融資了84億,卻未能實現量產車的交付。
資金未能有效轉化為產品成果,并且還深陷經營危機。
與同樣是造車新勢力的蔚來、小鵬等形成鮮明對比,被后來者居上。
負面纏身的拜騰,兩度決定停工停產。
很多人對此提出質疑,拜騰在車企中優勢那么突出,看似堅不可摧。
這家企業緣何會陷入如此荒誕又尷尬的境地?
其實,從備受期待到陷入絕境,拜騰的落魄主要來自以下三點。
其一,先看那令人瞠目結舌的揮霍。
在拜騰北美辦公室,區區三百多人的團隊,一年內吃掉700萬美元零食。
相當于一年吃掉約5000萬元零食!
平均每人每天消耗450元,往豪華點來說,每天一個人得吃19套煎餅果子。
員工得累成啥樣才吃得下?
這得是什么樣的吃法呢,根本想象不出來。
雖然說辦公室零食是企業人文關懷的一大亮點,可以增加員工的幸福感。
但是這種吃零食的程度,是不是可以控制一下。
到底是“造”車還是“造”零食?
不僅如此,連員工的名片采用的都是進口環保材質,價值不菲。
這種奢靡的做派和吃法,難怪多少融資也供應不上......
其二,研發投入不足。
這一點是身為一個車企的重中之重。
然而拜騰的研發投入不足總融資的15%,比起其他“重研發,輕營銷”的車企來說,簡直不堪一擊。
可以說,拜騰把錢都花在了“刀背”上!
再加上拜騰采用的是中美德三地推進戰略,任何一方的延誤都可能導致效率低下。
其三,團隊管理混亂。
2019年,畢福康離職。
2021年,拜騰創始人之一戴雷,丟下一切跳槽去了恒大汽車。
創始人跑了,下面的人都“毛躁”了。
在員工不足千人的拜騰內部,竟然涌現出了29位副總裁。
再加上資金鏈斷裂、拖欠員工工資等負面新聞,讓拜騰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復雜。
撐不住了
如今新能源市場火熱,造車者來往絡繹不絕。
他們一邊努力造車,一邊在抄底接盤的最佳時機上,躍躍欲試。
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講,嚴格控制成本,把錢依次花在研發、生產、銷售等多個方面。
才有可能在眾多競爭者中擠出一點生機。
可是,拜騰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下,拜騰還是被逼上了絕路。
2020年6月29日,拜騰宣布自7月1日起,公司暫時停止業務運營。
北美和德國辦公室啟動破產申請程序。
2023年6月,拜騰汽車背后的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及其關聯公司雙雙被申請破產。
拜騰汽車徹底退出市場,曾經計劃的車型量產交付等業務均已終止。
到此為止,風光無限的"四小龍"之一終于隕落,破產離場。
在這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里,拜騰用84億玩了一場豪華的過家家游戲。
給社會和員工留下了一地雞毛。
不知道此時此刻,還有多少企業在重蹈拜騰的覆轍?
結語:
拜騰的衰敗,細究起來,令人咋舌。
失敗是必然,不失敗才是偶然,跨國研發其實早就有事實證明不可行。
外國人對新能源的了解,可能大不如自己人。
拜騰的離場時刻警示著后來者,即便手握再豐厚的資源,也不要偏離了務實與專注的軌道。
希望其他車企可以吸取經驗,腳踏實地搞研發。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