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寶媽圈流行一個養娃概念,那就是“富養”。
“富養”指的是,盡父母所能給孩子最好的,不要讓孩子產生不配得感。
然而,從最近郭晶晶所曬出的家庭照來看,擁有1.6億豪宅的她,在育兒方面卻顯得十分簡樸。
從照片中來看,家里有著堆在一起的衣服,和沒來得及收的包裝袋。
當天剛好是丈夫的生日,郭晶晶就和三個孩子,一起準備蛋糕。
做好蛋糕之后,一家人就玩一些簡單的游戲,騎騎單車。
郭晶晶一家,向來被稱之為富豪圈的清流。
有著豐厚家產的他們,并沒有肆意揮霍,而是過著和普通人差不多的生活,非常接地氣。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她相信必須要自己來照顧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很不一樣。
他們會像尋常人家一樣,帶著三個孩子去超市購物。
孩子的吃穿用度,也是幾十塊的童裝,幾百塊的鞋子,而不是滿身的奢侈品。
對此,郭晶晶曾說,“我覺得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要吃一些苦”。
在大熱天,郭晶晶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飯菜來之不易,便讓他們體驗插秧。
孩子要零花錢,也不是直接給,而是讓他們通過勞動換取。
郭晶晶的做法,讓我們敬佩的同時,又讓我們感到訝異。
明明她的家庭已經足夠富有了,為什么還要培養孩子吃苦的能力呢?
過度寵愛孩子,會毀了孩子
在我國的文化中,父母總是會有一種自我犧牲式的付出。
把家里所有的好東西,都拿來給孩子,自己卻過得十分拮據。
孩子只管學習就好,家里的家務都不用做。
甚至孩子自己的衣服,都是家長幫忙扔進洗衣機了。
這樣下去,孩子只會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且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我的外甥女就是這樣,姐姐從小過得比較苦,便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
外甥女每次過生日時,我姐姐都會給她準備一個金飾品。
平常的吃穿用度,都按照最高的標準進行。
從初中開始,外甥女身上衣服的單價,就從來沒有低于1000的。
但其實,我姐姐家也是個小康家庭,并沒有多少的存款。
平時的家務,也全由我姐姐包攬,外甥女從小到大甚至沒有扔過一次垃圾。
由于姐姐的溺愛,外甥女的成績差得一塌糊涂,眼看著就要高考。
于是,外甥女便提出了要去國外上大學,讓我姐姐賣掉房子當學費。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溺愛會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同理心和責任感。
被溺愛的孩子,不但不會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會沒有節制地向父母索要。
當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時,也不會想著自己解決,而是讓父母代勞。
看似是溺愛孩子,其實是毀了孩子。
物質上的富養,不如精神上的富養
很大家長認為,富養就是在物質上極力滿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要幾千塊的鞋子,二話不說就是買。
孩子要吃人均幾千的餐廳,立馬就帶著孩子去見世面。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這樣做當然也無可厚非。
但在物質上富養孩子的同時,千萬別忽略了精神上的富養。
《人民日報》曾說,富養孩子,并不是物質上的富有,而是給孩子情感上的富有。
真正的富養,是讓孩子自信、獨立、不看輕自己,也不被別人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堅毅性”,指的是個體在遇到挫折時,仍然能夠勇往直前的能力。
心理學家安哥拉認為,堅毅性對個人的成功有著巨大的意義。
如何培養出孩子的“堅毅性”呢?
那就是通過“窮養”來鍛煉出孩子的體力和耐力,通過“富養”給孩子足夠的底氣和資源。
這也暗合了郭晶晶的育兒觀念,讓孩子體驗勞動的不容易,鍛煉孩子的心理韌性和體力。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會給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持。
總而言之,郭晶晶的育兒方式,值得我們所有父母學習。
富養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讓孩子失去同理心和面對挫折的勇氣。
窮養孩子,但不能讓孩子缺愛,而是去鍛煉孩子的能力,不要吃無用的苦。
-The End - 作者-貓頭鷹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