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中國紅十字會2025年5月7日新聞發布會實錄

0
分享至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于5月7日(周三)15點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中國紅十字會在參與“三救三獻”工作以及推動公開透明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并答記者問。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宣傳部副部長于麗穎: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中國紅十字會2025年專題新聞發布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紅十字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十字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要致信精神,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團結動員廣大會員、志愿者、社會愛心人士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奮力拼搏、務實進取,各項工作取得了一些新進展。

今天的發布會主要介紹紅十字會在參與應急救援、應急救護、人道救助、遺體和器官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無償獻血,以及推動公開透明建設等方面深化改革創新、提升人道服務能力的工作進展。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同志,他們是: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斌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邊曉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籌資與財務部部長蘇焱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貝曉超

首先,請總會新聞發言人,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斌同志向大家介紹近年來中國紅十字事業的基本情況。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斌:

各位媒體朋友,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10周年。明天就是5月8日,是第78個“世界紅十字日”,全國紅十字系統將在這段時間廣泛開展“紅十字博愛周”活動,宣傳人道服務、傳播人道理念。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也是想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向大家報告中國紅十字會有關工作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紅十字事業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先后兩次接見參加中國紅十字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代表,親自為南丁格爾獎獲獎者頒獎,并會見了到訪的兩任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致信中國紅十字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為中國紅十字事業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國紅十字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十字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要致信精神,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奮力拼搏、務實進取,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積極服務國家應急工作大局。紅十字會參與應急救援已經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進一步明確了我們在國家應急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全國紅十字系統已經建立起8大類1000多支、10萬人規模的紅十字救援隊。按照災害發生地域分布特點,在全國建立北、南、東、中、西南、西北6大協作區,進一步優化災害發生后應急階段的救援力量和資源配置,應急響應頻次、效率、質量等均得到大幅提升。僅在2024年,全系統就啟動應急響應565次,投入救災物資77.5萬件,及時高效地開展了積石山6.2級地震、云南鎮雄滑坡泥石流、南方暴雨洪澇和臺風救援等突發事件的救援救助工作。

二是積極助力健康中國建設。我們與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13部門共同推進應急救護培訓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使更多群眾掌握了基本應急救護技能,“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凡人英雄不斷涌現。同時,我們也積極推動救護培訓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中國紅十字會的應急救護培訓課程獲得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急救認證。截至目前,全國紅十字系統在學校、交通場站、景區等公共場所配備8.3萬余臺AED。此外,紅十字會還參加了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哈爾濱亞冬會等大型賽事的服務保障工作。

三是深入開展人道救助工作。我們與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加強博愛家園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截至2024年底,全國紅十字系統共籌集資金超15.5億元,在農村和城市社區建成7000多個博愛家園。這些博愛家園致力于提高社區防災減災能力,為困難群眾提供產業幫扶,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連續27年開展“紅十字博愛送萬家”活動,讓2000多萬戶群眾受益。連續20年針對白血病、先心病患兒實施救助,救助患兒10.7萬人次。

四是扎實推進人體器官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無償獻血工作。2024年5月,《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施行,進一步明確了紅十字會在器官捐獻工作中的職責。我們聯合國家衛健委制定配套政策,健全人體器官捐獻制度體系。截至目前,累計登記人體器官捐獻者超過700萬人,實現公民逝世后捐獻5.8萬多例;中華骨髓庫累計入庫數據超過360萬人份,累計實現捐獻20000例。同時,我們還積極配合衛生健康等部門開展宣傳動員,推動無償獻血工作健康發展。

五是著力提升籌資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積極推進互聯網籌資,組織開展“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互聯網籌款活動,去年互聯網籌款超過3.3億元。自2020年開始,我們在全系統開展透明度指數評價工作,從組織、財務、業務活動、社會捐贈信息等方面推進公開透明、規范信息披露,將省級和地市級紅會全部納入透明度指數評價。

六是積極開展國際人道交流合作。中國紅十字會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重要成員。新中國成立以來,3位會領導先后當選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副主席。去年,我會代表分別當選紅十字與紅新月常設委員會副主席,國際聯合會財務委員會和青年委員會委員。這些中方代表在紅十字國際組織重要崗位的任職,提升了我國參與國際人道事務的話語權和影響力。2022年,我會榮獲國際聯合會最高榮譽——亨利·戴維遜獎,彰顯了紅十字運動各方對中國紅十字會發展、進步和貢獻的充分認可。2023年,經我會推薦,我國有7名護理工作者被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授予南丁格爾獎,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們積極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展了一系列援外工作,與周邊國家——如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等國紅十字會合作社區發展項目,支持緬甸地震救援,派出隊伍赴緬執行緊急搜救、醫療援助、過渡安置等任務。今年4月,我會還派出第七批醫療隊,接力為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提供醫療援助。

七是積極做好與港澳臺的交流合作。加強內地與港澳紅十字會的項目合作,推動粵港澳三地紅十字會參與大灣區建設。舉辦了海峽兩岸紅十字博愛論壇、青年人道之旅夏令營等活動,有效推進兩岸民眾、青年之間的友好往來。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中國紅十字事業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我們深知,這些進展距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差距。我們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標對表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人道服務能力。

謝謝大家!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宣傳部副部長于麗穎: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們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新華社記者:我們注意到在災害發生時,中國紅十字會都會開展救援工作。在今年1月的日喀則地震救援中,不少媒體關注到了紅十字無人機照明,網友稱贊這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們想了解一下,在國家救援的整體格局中,紅會的定位是什么?有哪些優勢和特點?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邊曉:

謝謝您的關注。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是國家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救援、救災工作,建立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等法律賦予中國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

紅十字會在應急救援中依法履行職責,積極發揮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的助手作用,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體系化,二是專業化,三是全鏈條。

截至目前,中國紅十字會已建成賑濟、醫療、供水、大眾衛生、救護轉運、心理救援、搜救、水上救援等8大類救援隊伍,隊伍數量達到1000多支,隊員總數約10萬名(其中骨干隊員近3萬名),救援隊配備各類專業救援裝備,救援隊員都是具備專業技能。我們還建有1000多個各級紅十字物資儲備庫,儲存有200多萬件救災物資。依托專業的志愿者隊伍和比較充足的物資儲備,我們可以開展生命搜救、安置點建設、醫療救治、應急供水、應急廁所、心理援助、防疫消殺、災后恢復重建等多種形式的救援,涵蓋從緊急搜救到轉移安置,直至災后恢復重建的全鏈條救援工作。

紅十字會應急救援工作的優勢一是有法律和組織保障。開展救援、救災工作是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各省、市、縣均依法建立紅十字會,有20多萬個基層紅十字組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是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成員,是國務院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并與應急管理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機制。二是有社會廣泛參與和專業的志愿者隊伍,紅十字救援隊伍主要由社會各界的專業志愿者組成,他們富有愛心和奉獻精神,接受過專業化培訓,具備專業技能,是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力量。

以您剛才提到的西藏定日地震救援為例,地震發生后,我們組織搜救、醫療等隊伍緊急趕赴災區執行人員搜救、傷病員救治和轉運任務;災區晝夜溫差較大,群眾急需保暖物資,我們迅速從位于拉薩的物資儲備庫調撥棉帳篷、折疊床、棉衣、棉被、賑濟家庭包等急需物資。安置階段,我們調派救援隊攜帶應急廁所、醫療設備、供餐車等裝備,組織籌措安置板房,開展了安置點建設、應急供餐、醫療救治、心理支持、物資救助、大眾衛生廁所搭建等工作。

此外,我們也在不斷探索科技手段為救援工作賦能,比如您剛才提到的無人機照明,就是來自智能無人機研發領域的紅十字志愿者組成的救援隊伍。媒體把這些無人機稱為“高原夜空中最亮的星”,它們為災區群眾提供夜間生活照明,也為安置點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在今年的緬甸地震救援和四川宜賓市筠連縣山體滑坡救援中,我們也使用了這樣的設備。

作為國家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紅十字會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配合應急管理部門做好突發事件救援救助工作,切實為受災群眾提供快速高效的緊急救援和人道救助。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記者:這次緬甸地震,中國紅十字會也派出了救援隊赴緬開展了國際救援,請介紹一下這次救援的情況,有哪些特點?另外,國際組織對紅十字會的救援是如何評價的?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邊曉:

感謝您的提問。緬甸地震發生后,CGTN派出記者與我們一起在緬甸并肩戰斗,有力傳播了我國作為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的積極擁護者、參與者和貢獻者形象。在此,也向貴臺表示誠摯的謝意!

這次國際救援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快速。迅速做出響應,體現了“中國速度”。地震發生第二天,我會即向緬甸紅十字會提供了現匯援助,首批救災物資和救援隊伍即啟程赴緬;二是溫暖。貼近緬甸民眾需求,傳遞了“中國溫度”。除了開展生命搜救外,中國紅十字會還根據緬甸災區需求,提供包括物資救助、安置點建設、應急廁所、應急供水、醫療救治、防疫消殺等在內的多種形式救援,讓緬甸民眾感受到中國人民深厚的胞波情誼;三是高效。積極協調各方,彰顯了國際救援效率。中緬雙方多層級、多部門共同努力,打通了從我國云南臨滄清水河口岸到緬甸曼德勒的陸路援緬通道,先后運送4批次240多噸災區急需物資,大大提高了人道救援物資的運輸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紅十字會要“積極參與和支持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為促進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為遵循,認真做好緬甸地震國際救援工作。在緬救援期間,我們始終與我駐緬使領館,緬甸政府有關部門、緬甸紅十字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駐緬代表處保持密切溝通和良好協作。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高度贊揚了我會的快速響應能力和救援隊的專業素養,認為中國紅十字會作為首個提供國際援助的國家紅會,所開展的救援工作類別全、成規模、效率高。緬甸紅十字會會長表示,中國紅十字會的救援反應速度快,提供的援助符合災區民眾的需求。曼德勒省省長和曼德勒市市長也多次對中國紅十字會的援助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并表示衷心感謝。

人民日報記者:近年來,每逢各地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紅十字會的捐贈款物接收與發放都受到社會關注。紅十字會在加強捐贈款物管理、提升捐贈信息透明度、方便公眾監督等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機制?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籌資與財務部部長蘇焱:

謝謝您的提問。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紅十字會工作的關心與支持。近年來,我們堅持“規范、高效、透明”的原則,在制度建設、人員培訓、方便公眾監督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加強捐贈款物管理和捐贈信息公開,提升社會公信力。

一是在制度建設和人員培訓方面,著力強化紅十字會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我們不斷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明確捐贈款物接收、分配使用和信息公開等環節的規范要求。同時,結合《紅十字會法》《慈善法》,加大紅十字系統相關人員在法律法規、籌資、財務管理、信息公開等方面的培訓和業務指導,強化各級紅十字會依法依規開展募捐和接受捐贈款物,規范捐贈款物使用和捐贈信息公開。

二是在提升捐贈信息透明度方面,開展透明度指數評價,推動紅十字系統信息公開。堅持依法公開,將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公開的內容,劃分為組織信息、財務信息、業務活動信息、社會捐贈信息等維度,轉化為可以用具體數值來表示的量化指標,開展全國紅十字系統信息公開透明度指數評價,現已實現32個省級、418個地市級(含直轄市區縣)紅十字會評價全覆蓋,推動各地紅十字會通過官網、公眾號等載體進行信息公開,完善基礎信息,規范救援救護救助等業務信息發布,提升社會捐贈信息公開時效性、完整性。

三是多渠道接受監督。我們接受國家審計部門、民政部門、媒體和公眾監督。依照《紅十字會法》,我們每年聘請獨立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對捐贈款物進行審計,并將審計報告向社會公布,捐贈收支信息通過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等平臺進行公開,方便社會公眾參與監督。另外我們邀請媒體、捐贈方代表參與災后重建項目、博愛家園等項目的實地考察。

捐贈款物規范管理、公開透明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我們深知信任來之不易,唯有以公開、專業、高效的行動回饋每一份愛心。我們將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扎實的行動、更開放的方式,回應每一份善意,守護每一份信任。歡迎社會各界繼續監督、建言,共同推動人道事業高質量發展。謝謝大家!

中國日報記者:參與推動開展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人體器官捐獻是紅十字會的一項重要法定職責,是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近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在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王斌:

感謝您的提問。中國紅十字會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認真依法履職,積極參與推動開展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等人道服務工作,推動相關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一是完善法定職責,持續深化工作內涵。紅十字會在幾十年的實踐中積極探索,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斷健全,進一步明確職責定位。在人體器官捐獻方面,開展宣傳動員、意愿登記、捐獻見證、緬懷紀念、人道關懷等,加強人體器官捐獻組織網絡、協調員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在造血干細胞捐獻方面,參與開展宣傳動員、志愿服務、表彰激勵、人道關懷等,建設和管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在無償獻血方面,參與推動宣傳動員、表彰激勵、志愿服務等。多年來,紅十字會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配合,在“政府領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捐獻工作格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大力宣傳動員,積極營造捐獻光榮的社會氛圍。每年,利用“世界獻血者日”“世界骨髓捐獻者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主題宣傳活動,舉辦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暨宣傳普及活動、“生命接力”運動會,開展年度無償獻血表彰獎勵工作,廣泛宣傳捐獻科普知識和感人事跡,大力倡導自愿無償、高尚利他的捐獻理念。近年來,各地涌現出許多無私大愛、感人至深的捐獻故事,如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的張寶跨國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故事,“一個人的球隊”“一個人的樂隊”“青島小九月”等器官捐獻故事。這些捐獻者,以大愛奉獻的實際行動,傳遞了社會的正能量,引領了社會的新風氣。

三是捐獻工作成效顯著,積極服務醫學需求。紅十字會不斷加強捐獻服務能力建設,推動志愿者隊伍廣泛建立,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的捐獻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截至目前,中華骨髓庫累計入庫數據超過360萬人份,是世界第四大骨髓庫,累計實現造血干細胞捐獻2萬例。在人體器官捐獻方面,累計意愿登記超過700萬人,實現公民逝世后捐獻5.8萬例,為眾多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今后,中國紅十字會將認真依法履職,繼續加強與衛生健康等部門的合作,不斷擴大“三獻”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動員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捐獻者隊伍中來。也衷心希望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和我們一道,共同講好捐獻故事,大力弘揚高尚利他的精神。

新京報記者:大災大難發生時,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接受了很多公眾捐款,能否介紹一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在接受公眾捐款方面的一些工作情況?比如如何尊重捐贈人意愿,如何能夠做到公開透明?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貝曉超:

感謝媒體朋友的提問。開展救援、救災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按照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統一部署,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開展人道資源動員,及時為受災群眾提供幫助。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在接受公眾捐款及緊急救災中公開透明方面的工作情況。

在接受捐贈的工作中,我們嚴格遵循法律法規,充分尊重捐贈人意愿。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及民政部《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所有公開募捐項目都要提前備案,這樣能明確資金流向,確保專款專用,每一筆捐款能精準流向既定項目。緊急救災時,若無法在開展公開募捐活動前辦理募捐方案備案,我們會依規在公開募捐活動開始后十日內補齊備案手續。比如今年1月西藏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時,我們一邊開展救援,一邊迅速向民政部門完成公開募捐的項目備案,確保每筆捐款都有跡可循、定向使用。

在緊急救災中,我們始終把“高效運轉、公開透明”放在首位,努力通過完善機制、創新手段和強化監督,保障社會各界對救災工作的知情權。災害發生后,我們及時發布災情響應和救災行動啟動,實時更新救災行動動態和救災物資執行進展,公示資金物資捐贈及使用情況,并公布審計報告。

以2021年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為例,災情發生后,我們立即通過多種渠道如官網、新媒體平臺等,發布災情響應信息,緊急啟動“天使之旅——馳援河南洪災行動”。參與緊急救災時,我們通過官網、新媒體等平臺,實時公布救災行動的進展,如救災工作組的出發、抵達災區時間、開展的救災工作內容等;同時,對救災物資的采購、運輸、接收、發放全流程進行追蹤更新,包括物資種類、數量、發放地點等,讓公眾了解物資去向。

我們還及時發布救災行動簡報,詳細介紹救災工作開展情況、救災款物的發放使用情況,以及受益地區和人群等信息。對于捐贈資金和物資,通過官網、新媒體平臺、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等,公示來源、數額、使用方向、使用進展等。官網有“捐贈查詢”板塊,捐贈人輸入捐款憑證編號就能查詢到自己的捐贈記錄。

災害發生后第6天,我們邀請第三方審計機構對救災行動社會捐贈款物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第二年,2022年7月20日,公開發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馳援河南洪災行動社會捐贈款物收支情況審計報告》,并在官網上公開,面向社會報告救災情況。同時,設立舉報郵箱和電話,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和投訴,對于公眾的反饋及時進行處理和回復。

公開透明是慈善事業的生命線。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形成了從募捐到使用再到監督的完整閉環。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堅持“增強透明度,主動接受監督”,不斷提升工作規范與效能,“讓每一份愛心善意都及時得到落實”。希望媒體朋友們、社會各界繼續監督和支持我們,謝謝大家!

健康報記者:人道救助工作是紅十字會面向困難群體開展的一項常規工作,是政府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要補充,是紅十字會參與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請問,近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如何通過管理與創新,提升紅十字會在大病救助、篩查等救助項目的影響力和效果?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貝曉超:

感謝您的提問。人道救助也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大病救助為例,我們目前的救助對象包括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唇腭裂、下肢畸形等大病患者及部分罕見病患者。這些重大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也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救助對象。

以白血病、先心病患兒救助為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自2005年起開展針對白血病、先心病患兒的救助。20年來我們累計投入資金29.4億元,救助白血病、先心病患兒達到10.7萬人次。特別是近幾年,我們年均救助患兒超過1萬名。為確保更多白血病、先心病患兒及時得到救助,我們重點從以下三方面推進項目管理與創新:

一是嚴格管理項目流程,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在項目管理方面,我們按病種建立管理規則,實現從申請、審核、公示到資金撥付全流程的標準化管理,確保救助規范準確,聯合醫院為病情緊急患兒開展綠色通道,確保救助效率提升。2021年,我們還上線白血病、先心病救助項目的管理系統,實現各級紅十字組織云端協同,顯著提升了救助審核效率。救助資金直接撥付至患兒賬戶,實現資助款“一鍵撥付,實時到賬”。撥款后進行100%回訪,確保及時用于患兒救治。2024年推出“紅救助”微信小程序,患兒家長通過手機直接提交申請材料,提高了救助申請的便捷性。在微信中搜索“紅救助”,進入小程序就能快速找到申請入口,還可以接收審核進度、資助款撥付等關鍵節點的通知提醒,讓救助流程更加透明、安心。

二是主動發現人道需求,實現精準化救助。2012年起,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開展“天使之旅”篩查救助行動,組織醫療專家和志愿者深入全國各地,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主動為先心病、唇腭裂等兒童開展疾病篩查。以先心病患兒救助為例,13年來“天使之旅”先心病篩查救助行動的腳步遍及全國22個省、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篩查兒童177萬余人次,救助患兒9000余人次。像西藏的旦珍,就是在2013年篩查中確診先心病,隨后接到北京接受手術治療,重獲健康的旦珍后來考上了大學,她還立志成為一名醫生,回饋社會。此外,我們還設立了“人道救助值班熱線”,隨時接受患兒求助和咨詢。

三是廣泛開展社會調研,不斷滿足患者新期待。深入開展社會需求調研,先后編印了15本涉及大病患者生存情況、鄉村醫生、青少年健康、罕見病等內容的人道公益系列報告,積極推動政策落地見效,優化項目設計,拓展救助領域。在社會愛心捐贈下,從醫療救助、生活幫扶、心理關懷等多方位滿足患兒需求。比如,為篩查確診需要手術的先心病患兒進行人道救助,為接受移植治療的白血病患兒提供生活資助,推動完善罕見病診療體系,開展情感關懷等服務。

我們希望繼續攜手社會各界,擴大人道救助規模,提升人道服務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記者:近年來,普通人在公共場所出手救護生命的事例越來越多。我們知道,這種在“黃金4分鐘”內開展的群眾性應急救護需要有懂急救的人、有AED等急救設備,請問紅十字會在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邊曉:

感謝您的提問。開展應急救護培訓也是我會的法定職責。近年來,普通公眾在公共場所敢于施救,善于施救,急救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紅十字會主要抓了兩項工作:

一是加強多部門合作,提升公眾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普及率。一方面,近年來,紅十字會聯合有關部門,加強對學校師生以及交通、旅游、消防、地震等行業從業人員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提高學校和重點行業的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普及率。另一方面,廣大紅十字救護師資、志愿者深入校園、社區、企業、家庭,通過開展培訓、組織演練、擺設“急救地攤”等多種形式,向公眾普及心肺復蘇等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五年來,全國紅十字系統共開展應急救護取證培訓1800余萬人。這些年,急救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在“尋找最美救護員”活動中,涌現了很多經過紅十字會培訓的凡人英雄,他們有第一時間救護兒童的民警,有現場救人的物業員工,有為老人實施心肺復蘇的中學生,有勇于施救的閃送快遞員,還有使用AED搶救乘客的地鐵員工……這些感人事跡和典型案例得到廣泛宣傳褒揚,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二是強化資源動員,推動在公共場所配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對心臟驟停的急救,AED的使用能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近年來,中國紅十字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在學校、地鐵、火車站、機場等場所配置AED。比如,北京市所有的中小學校和鄭州地鐵所有站點都實現了AED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國紅十字系統累計在公共場所配備AED8.3萬臺。

AED能夠提高心臟驟停救治的成功率,但絕不是安裝了就算大功告成,還需要大力加強應急救護培訓。我們在推動公共場所配備AED的同時,還編寫出版了心肺復蘇與AED的專項課程教材,推出了專項課程,加強心肺復蘇與AED使用的培訓,目的就是使大家會用、敢用。

人民網記者:隨著急救宣傳的普及,我身邊有很多人也非常想學習急救技能,不僅能夠預防萬一,也能幫助他人。是否能介紹一下目前有什么渠道公眾可以參加急救培訓?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邊曉:

目前,我會面向公眾開設有4種應急救護培訓課程,分別是16學時的救護員、8學時的初級救護員、4學時的心肺復蘇+AED和4學時的創傷救護等培訓課程,大家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學習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線上有兩種方式,一是可以登錄“中國紅十字會”微信公眾號,點擊“我要參與”,選擇“我要學急救”進行在線學習,平臺免費提供心肺復蘇+AED、救護員理論課程以及應急救護相關的視頻等學習資料;二是也可以登錄“學習強國”平臺“紅十字·救在身邊”強國號,以圖文、視頻等方式學習應急救護、防災避險和衛生健康知識。線下,可參加由各地紅十字會組織開展的應急救護培訓,經考核合格可獲得相應的應急救護培訓證書。

群眾性應急救護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也希望媒體朋友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廣泛傳播群眾性應急救護知識與理念,深入宣傳勇于施救的典型案例,倡導“關愛生命、救在身邊”的文明風尚。謝謝!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宣傳部副部長于麗穎:

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如果沒有更多問題,今天的現場提問就到此結束。今年我們還將舉辦其他主題新聞發布會,歡迎各位媒體朋友繼續關注并支持中國紅十字事業。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本文轉自“中國紅十字會”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incentive-icons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官方賬號
4783文章數 5585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貴安新區:三年大變樣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会理县| 宜良县| 南川市| 南陵县| 卢龙县| 东明县| 容城县| 小金县| 洪江市| 武穴市| 南雄市| 游戏| 陇川县| 固安县| 类乌齐县| 靖宇县| 雅安市| 正镶白旗| 商南县| 蚌埠市| 安泽县| 汝南县| 定陶县| 乌兰县| 江油市| 岑溪市| 崇州市| 通河县| 南昌县| 稻城县| 伊金霍洛旗| 高雄县| 韩城市| 孝昌县| 江城| 拉孜县| 谷城县| 太谷县| 八宿县| 新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