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早已從單純硬件參數的比拼,轉向了芯片底層技術、能效表現與AI場景落地的綜合較量。
而作為安卓陣營的旗艦芯片霸主,高通驍龍系列每一代迭代都牽動著行業神經,并且這幾年無論是高端還是中低端都在發力。
關鍵其發展節奏也是非常的迅速,尤其是近期,有博主釋放了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代號SM8850,官方或命名為驍龍8 Elite2)的詳細參數信息。
這款基于臺積電N3p工藝、采用高通第二代自研Oryon CPU架構的芯片,不僅延續了性能躍升的傳統,更在AI算力、能效控制和顯示技術上實現全面突破。
從工藝制程方面來說,作為芯片的物理基石,工藝制程的進步直接決定了性能上限與功耗表現,而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選擇了臺積電第三代3nm工藝N3p。
此前一直傳言會采用N3E或N3B,現在來看應該不會有什么懸念,同時相比第一代3nm工藝(N3B),N3p的優化方向更加務實。
在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4%;相同主頻下,功耗降低9%,且晶體管密度提高4%。這種“穩中求進”的策略,既規避了早期3nm工藝良率與成本問題,又確保了能效比的大幅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代驍龍8至尊版雖同樣采用臺積電3nm工藝,但受限于初代技術成熟度,其高頻能效表現并未完全釋放潛力。
而N3p的成熟化,配合高通自研架構的深度調校,有望讓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在旗艦手機普遍追求的“高性能長續航”體驗上更進一步。
況且CPU架構的自主設計能力,已成為高通與蘋果、聯發科競爭的關鍵戰場,其延續了自研Oryon CPU架構,但在核心配置上做出調整。
比如從第一代的“2顆超級內核+4顆性能內核”升級為“2顆超大核+6顆大核”的2+6組合,也就是減少中低頻任務對超級核心的依賴,通過增加大核數量提升中高負載場景的并行處理效率。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對Arm指令集的深度適配,支持SME1(Scalable Matrix Extensions)和SVE2(Scalable Vector Extension 2)指令集,這是Arm架構近年來最重要的擴展之一。
需要了解,SVE2通過動態矢量長度支持(128位至2048位),顯著提升了AI推理、圖像處理、5G信號解調等場景的效率。
例如,在視頻渲染中,SVE2可將像素處理速度提升30%以上;在AI語音識別中,指令集的并行計算能力可降低15%-20%的延遲。
再加上搭載Adreno 840 GPU,從獨立緩存從12MB提升至16MB,顯存帶寬預計同步增加;支持Vulkan 2.0 API與硬件級光線追蹤加速。
此外,如果說CPU與GPU的升級屬于“常規迭代”,那么NPU(神經網絡處理器)從80TOPS到100TOPS的跨越,則標志著高通對端側AI的戰略加碼。
現在各大手機廠商都在AI方面進行了瘋狂的發力,因此強悍的算力,將會為未來新機的智能化體驗上變得更好。
同時100TOPS的算力不僅能夠支撐更復雜的AI大模型本地運行(如10B參數級別的語言模型),還為實時視頻生成、多模態交互等前沿場景鋪平道路。
并且高通或將同步推出新一代AI引擎開發套件,通過模型壓縮與異構計算調度,進一步降低開發者適配門檻。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首次在芯片層面原生支持“硬件級陽光屏”與“原生超幀”技術,這也意味著競爭價值大幅度的提升。
另外要說的是,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的發布時間或從常規的10月提前至9月,小米16系列極大概率拿下全球首發。
然后就是iQOO、REDMI、榮耀等機型將首批搭載,這一節奏調整,顯然是為了應對蘋果A19 Pro與聯發科天璣9500的圍剿。
尤其考慮到聯發科天璣9500將采用臺積電N3p工藝+Arm Blackhawk架構,高通需要以更激進的性能釋放搶占市場先機。
不管怎么說,接下來的手機市場競爭將會非常的激烈,對于想要換機的用戶來說,性能方面應該是不會有什么壓力了。
總而言之,當智能手機的創新逐漸觸及物理極限,芯片級的系統優化能力將成為決定用戶體驗的關鍵。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對第二代驍龍8至尊版有什么期待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