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老年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2025年版)》(下稱《指南》),明確要求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并細化了設置標準、服務模式及人員配備等內容。
圖/ 國家衛生健康委 官網
老年醫學科進入規范化建設新階段
《 指南 》 明確 , 設置老年醫學科的醫療機構應當依法依規取得相應的診療科目資質,科室名稱為“老年醫學科”,主要收治罹患老年綜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
按照要求,老年醫學科應當設置門診診室、病房、綜合評估室。
床位設置上,三級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住院床位數應不少于20張,二級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住院床位數應不少于10張,且每床凈使用面積、床間距等均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在設施配備方面,《指南》強調,老年醫學科門診、病區及相關公用場所應當執行國家無障礙環境建設有關法律法規,進行適老化改造,比如配備輪椅、轉運床、簡易呼吸器、心電監護儀、心臟除顫儀等設備。
在醫療協作方面,《指南》指出,老年醫學科要逐步建立多學科團隊工作模式,主動吸納內科、腫瘤、中醫、康復、精神心理、護理、藥學、營養等各專科醫護人員,開展多學科聯合診療和共病診療,推動老年醫療從單病種診治向多病共治模式轉型。同時,三級醫院應加強對區域內下級醫療機構的指導,健全首診負責及轉診機制,為老年人提供疾病預防、個體化治療、康復護理和安寧療護等連續性、系統性服務。
在人員配置方面,《指南》要求,每張病床應配備醫師不低于0.3名、護士不低于0.6名,醫師還應滿足三級查房制度的落實需求。鼓勵增設康復治療師、營養師、心理治療師和臨床藥師等專業人員。三級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需具備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且具有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本次《指南》是對2019年試行版的修訂,不僅擴大了建設范圍,還細化了設置標準、服務模式,并調整了責任主體與質量控制機制,老年醫學科已逐步進入規范化建設新階段。
全國老年醫學科設置已超六成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服務需求,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2021年底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目標為不低于60%。
2024年,該目標被進一步提高——國家衛健委在《關于提升老年醫學醫療服務能力的通知》中提出,到2027年末,力爭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規范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80%。
據《財新》報道,截至2024年3月,全國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占比已超過62%,已經提前完成了2025年設立比例不低于60%的目標。
部分地區進展顯著,例如江蘇省已建成二級及以上老年醫院66家、護理院387家,二級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獨立設置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97%,3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北京醫院原院長王建業教授曾指出,老年醫學科建設應堅持“先具規模,再提質量”的策略。他表示,按照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科的建設標準,各醫療機構應首先實現標準化配置,如床位、人員等指標,完成數量目標后,再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
如今,“規模”的要求正逐步達成,但老年醫學科建設長期面臨的人才短缺、學科發展緩慢、制度保障不足等問題仍有待解決。
期待更多 制度性保障
北京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施紅在《醫院繼續教育助力老年醫學發展》一文中指出,老年醫學科醫生多從不同專科抽調而來,缺乏系統的老年醫學專業培訓,且目前尚未被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必選科目,生源亦不足。
王建業也坦言,培養一名合格的老年醫學科醫生周期較長,建議短期內鼓勵內科、心血管、神經等相關專科醫生轉型,以緩解老年醫學科人才緊缺的問題。
除了人才問題,老年醫學科的“留人難”問題也十分突出。醫生收入低、晉升通道窄、科研平臺不足,導致青年人才缺乏積極性。
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常務副院長孫湛曾向“醫學界智庫”表示,目前醫院普遍對老年醫學建設積極性不高,“有技術、有水平的人不屑做,有需求的人沒能力做,老年醫學科建設變成了一個近乎公益性的事情。”
更關鍵的是,當前的醫保支付與績效考核體系仍難以支持老年醫學科的可持續運營。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系主任劉曉紅指出,老年醫學科以多病共治、綜合評估為主,但醫保仍以單病種打包付費為主,難以匹配實際服務內容。
這意味著,如果治療中涉及多系統共病,費用卻只能按一個病種結算,醫院甚至醫生就要自行“吞下”虧損。
不少老年科醫生表示,希望能在醫保支付中根據老年患者的年齡、治療的難度系數等做一些權重的傾斜,擴大支付范圍。劉曉紅則直接建議,最好能在DRG單病種打包付費之下“開一個口子”,專門進行“共病支付”。
此外,老年醫學科廣泛開展的非藥物干預(如康復、營養指導、心理干預)大多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也制約了服務能力的發揮。
在績效考核方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教授樓慧玲指出,老年醫學科在收入、藥占比、床位周轉等“國考”指標中普遍處于劣勢。北方省份的一位老年醫學專家也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其所在醫院老年醫學科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對公立醫院的100分制年終考核中只占1分,在全院墊底,“這意味著老年科在院領導眼中是可有可無的,怎么可能得到持續性的支持”。
由此,樓慧玲呼吁,在考核體系中,應對老年醫學科適當傾斜權重,以體現其在應對人口老齡化中的基礎性作用。
隨著新指南的出臺,老年醫學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醫療學科,其發展路徑和建設標準已逐步清晰,但要真正實現“建得起、留得住、運轉好”,還需在醫保支付、績效考核、人力資源、學科地位等多方面給予更多制度性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