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客商在廣州建筑集團的展臺了解最新的建筑施工技術
南都訊 記者魏凱 短短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廣州建筑集團的展臺就連續接待了七八撥來自德國、摩納哥、敘利亞等國家的客商,負責講解的施洲封博士不斷用英語向他們講解展廳上擺放的建筑工程模型如何解決高層工業廠房的施工安全風險,而客商們在驚嘆各種建筑“黑科技”的同時,也最關心這些技術“貴不貴”,“能不能在當地使用”。
在5月8日召開的首屆廣州國際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產業博覽會上,一大批積極參與廣州城建的企業如中國建筑、廣州建筑集團、廣州機場建投集團在現場設置了展廳,吸引了來自印度、烏干達、阿聯酋等20個國家駐廣州總領事館的總領事和代表們,澳大利亞、新西蘭、西班牙、法國、英國、巴西等90國共計約1300余名海外客商也到現場參加展會,親身感受各式各樣的中國建造“黑科技”。
最高可以實現5天建成一層樓的“空中造樓機”、能夠解決高層工業廠房的施工安全風險的技術方案、可以自動綁扎鋼筋和抹灰的建筑機器人,德國vueltx設計公司的創辦人米蘭·納夫拉提爾在現場看了一圈之后,感嘆這里展示的各種建筑技術令人驚嘆,“簡直是來自未來的技術”。南都記者在廣州建筑集團的展臺碰到他時,他剛剛跟講解人聊完,還沒完全消化聽到的各種技術信息,不過他很興奮地告訴南都記者,在德國目前建筑行業要面臨工人短缺、成本上漲、環保要求標準不斷提升等各種挑戰,這次在展廳看到很多技術令他感興趣,覺得有些完全可以被引入到德國。他還認為,作為建筑行業的從業人員非常需要多跟中國的同行交流,了解當前最新的建筑技術,“建筑行業需要有遠大的視野,要著眼于未來的社會需求,不能只盯著本地和當前的技術方案”。
另外一位來自摩納哥menasteel公司的客商阿罕默德·查酷克在多個展臺看完之后也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在這里看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先進建筑技術,但他比較關心是這些技術的成本貴不貴,能不能被引入到當地被采用,比如有些建筑技術可能更適用于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筑,但是自己需要的是一些適用于50米以下建筑施工的技術,希望接下來能夠在這里再多看看。
除了廣泛邀請來自國外的客商參加會展之外,本次活動還舉辦了部分項目簽約活動,包括廣州建筑集團等本地企業紛紛走出去,將本地先進的建筑技術帶到世界各地。在現場的簽約會上,“一帶一路”海外簽約成果亮眼,覆蓋亞洲、歐洲、非洲等10余個國家的57個項目,簽約了埃及新行政首都、馬來西亞英諾威等一批輻射范圍廣、帶動效應強的標志性工程,簽約額累計超820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