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勢力公布了4月銷量成績,比如零跑汽車4.1萬臺同比大漲173%,小鵬汽車3.5萬臺更是同比暴漲273%,小米汽車雖然沒有和這些頭部選手一樣達到月銷3萬臺的水準,雖然相比3月份的2.9萬臺環比略有下滑,但是這4月份的2.8萬臺,實現了同比增長296%,這個增長率可是主流廠商中最高的。
躋身一線陣營,爭議隨之而來
也許有人會說,同比去年4月的成績意義不大,因為小米汽車去年4月首款新車SU7才剛剛首批交付,現在和當初相比肯定是有大幅增長的,就像從0到1的巨大進步一樣,不具備參考價值。但是對于小米汽車來說,從銷量曲線來看,最近半年已經穩定在月銷2萬臺以上,并且有突破3萬臺的趨勢,這說明了其市場熱度有增無減,并非是曇花一現,而且其迅速爬升的產能也足夠支撐訂單儲備,助力交付量沖刺新高。
正所謂樹大招風,越來越有新勢力頂流氣質的小米汽車,最近也有一些不太正面的新聞,比如有SU7 Ultra車主質疑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并沒有前期宣傳中的導流、提供下壓力等功能,小米汽車對此迅速回應發布致歉說明,向公眾闡述了這一設計的初衷,本意是為了復刻原型車同造型挖孔前艙蓋設計,提供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但由于表達不夠清晰,引發了誤會,小米汽車決定對未交付的訂單提供改配服務,可以改為原本的鋁制前艙蓋;對于已經提車或是鎖單的車主,小米汽車會贈送2萬積分(價值2000元)作為關懷補償。
初衷可以理解,但需要與用戶更多溝通
此前還有關于小米SU7(參數丨圖片) Ultra限制馬力的消息,一些車主收到了OTA更新,更新后的車輛需要在指定賽道跑出成績合格的圈速,才能解鎖1500匹的超強馬力,否則最大只有約900匹馬力。我想讓人不滿的地方并不是這個“排位模式”限制馬力,而是小米汽車在沒有提前說明的情況下進行灰度測試,相當于讓這些車主花了頂配的錢卻只買到“閹割”版,再者其他品牌大馬力跑車從未聽說過有此案例,更多的是高低配車型使用同款發動機,消費者通過刷ECU等方式解鎖更大馬力。
客觀來說,小米汽車限制馬力的初衷是好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駕馭性能車,對于降低小米汽車的交通事故率肯定是有幫助的,但這一動作合情卻不合理,違背了消費者購車時的知情權。好在小米汽車收到用戶反饋后緊急撤回了這次OTA,并表示會為少部分已經升級了“排位模式”的車主在下個版本OTA中解決這個問題。
小米汽車能夠在短時間內大獲成功,13個月實現從0到24萬臺的飛躍,和其大膽創新、積極突破的理念密不可分,這也是小米汽車有別于傳統廠商的一個特質。但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沒有能夠與用戶充分溝通,因考慮不周帶來了一些質疑,好在小米汽車的反應還是很迅速的,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向用戶致歉,并積極給出處理方案。
在這里我想順便給小米汽車提個建議,不如向受到影響的SU7 Ultra車主提供精英駕駛培訓體驗,讓這些車主在專業教學指導下解鎖最大馬力的樂趣,一來可以安撫受影響車主的情緒,二來也能為自己的精英駕駛培訓項目起到宣傳作用,三則能夠樹立起更加注重安全的品牌形象,你說是不是更好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