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之后,北方的天氣還是幾乎沒有夏天的樣子,依舊是該高溫的時候還是高溫,該大降溫的時候還是大降溫。只是有一點變化,那就是五一之前預測的99W和90W會有一個或者兩個成為今年的第一號臺風,并且在五一期間會有雙臺風共舞。
只是經(jīng)過一系列變化,在五一期間這兩個臺風胚胎不但沒有成為臺風,且相互掣肘,反而都成了“戰(zhàn)五渣”。
五一假期之后,西北太平洋上雖然熱帶擾動很多,但真正能有能力成為臺風的熱帶擾動卻少的可憐。西北太平洋上雖然熱鬧異常,在臺風方面卻也顯得更為平靜。
最近,臺風又有了新的預測動向,EC和GFS模型認為,在5月下旬可能有兩個臺風生成,而且東側還有副熱帶高壓,北側還有高壓壩“壓陣”。這倆臺風會不會成為5月登陸華東的“不速之客”呢?咱們一起來看看這復雜又刺激的天氣“大戲”。
說起雙臺風,就不得不提“藤原效應”。因為兩個挨在一塊生成的臺風,很容易出現(xiàn)這一情況。
啥是“藤原效應”呢?簡單來說,也叫雙臺風效應,是氣象學里描述兩個距離比較近的熱帶氣旋,像臺風、颶風這種之間相互作用的現(xiàn)象。當兩個氣旋的中心距離足夠近的時候,一般在北半球大概1000到1500公里范圍內,它們可能會繞著一個共同的旋轉中心,逆時針方向互相旋轉,還可能導致它們的路徑發(fā)生偏移,甚至合并在一起。
所以,下旬西太平洋上的臺風,咱們得持續(xù)關注,因為這情況會變得相當復雜。
下面我們聊一下近期的兩次降雨過程。
其中一次是當前正在我國南北同步開展的降雨過程。但說起這次降雨來說,江南、華南、云貴川南這些地方,是絕對的降雨核心,從先前的暴雨直接升級成大暴雨,江淮南部、華南大部、川黔南部這些地方,累計雨量50到80毫米,比常年偏多2到6成。還伴有雷暴大風和短時強降水。北方呢,有弱降水,內蒙古東部、東北、青藏東部這些地方,主要是小雨,局地有中雨。
時間到了13日,從13日開始到15日。5月的第三輪降雨上線了,主雨帶往北抬了,從西南東部一直延伸到黃淮、江南北部,中到大雨覆蓋了五個省。
這里要給大家提個醒,兩次降雨中間的12到14日,黃淮地區(qū)要迎來“熱浪突襲”了。陜西關中、黃淮中西部這些地方,氣溫直接飆到35℃以上,體感溫度超過40℃。
15日降雨結束后,16號左右,新一輪冷空氣開始全面南下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會出現(xiàn)明顯的大風、降溫過程,北方有沙塵影響,南方有降水出現(xiàn)。黃淮、江南、華南,甚至是東北地區(qū)東部,繼續(xù)有降水影響。而西太平洋、菲律賓群島東部海域,可能會有今年首個臺風“蝴蝶”生成,未來它會持續(xù)北上,可能靠近我國東海。
到了本月19號左右,我國被大片暖脊所覆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高溫天氣。中西伯利亞還有個冷渦在“加班加點”往蒙古國高原發(fā)展。
到了本月22號,臺風“蝴蝶”靠近臺灣島以東洋面上,并且加強為強臺風。西太平洋上又有新的臺風“圣帕”生成,它們形成了“藤原效應”。內蒙、華北北有降水影響,北部灣有低壓發(fā)展,西南地區(qū)東部、華南沿海多暖濕氣流上岸形成的降水。再看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還在臺風東側,北方還有高壓壩存在。所以啊,臺風“蝴蝶”可能會帶著臺風“圣帕”進入我國東海發(fā)展。
當然啦,上述降水和臺風的預測模型,目前看還是有點早,后面還有很大調整空間。還是得繼續(xù)觀察,以臨近預報為準,后面繼續(xù)觀察天氣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