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凌晨,印軍發動代號為“信杜爾”的突襲行動。導彈劃破克什米爾夜空,不僅打向巴控區的軍用目標,更精準擊中了一處極為特殊的設施——位于杰赫勒姆河上游的尼勒姆-杰勒姆水電站。
尼勒姆-杰勒姆水電站。是巴基斯坦國內規模最大的水利項目,同時,也是中國在海外承建的最大水電工程。項目總投資高達45億美元,承擔了巴基斯坦四分之一的水力發電任務。
襲擊發生后,巴方國防部第一時間公布了現場畫面。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大壩主體受損明顯,外圍控制設施及附屬建筑遭遇波及。雖然主體結構仍具完整性,但其象征意義所受的沖擊,遠比肉眼可見的破壞更深遠。
違背戰爭法:印度踩下的是紅線
大壩屬于非軍事目標,依據《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攻擊水壩、電廠等基礎民用設施屬于國際人道法明令禁止之列,除非其被用于軍事目的。但印方至今未能提供任何證據,證明該項目具有軍事功能。
更為關鍵的是,這一襲擊并非誤炸。從導彈彈道到選點精度,顯示出極強的預謀與打擊意圖。此舉不僅是對巴基斯坦主權的公然侵犯,更是對中國海外利益的直接挑釁。
聯合國安理會已收到來自巴方的正式通報。巴總理謝里夫在發言中指責印方“悍然踐踏國際法,試圖通過破壞基礎設施來制造人道主義危機”。他同時強調,巴基斯坦“不會主動升高沖突,但保留全面回應的權利”。
襲擊并非偶然,而是印度近年來“水資源武器化”政策的延續。
自2016年起,印度頻繁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以“安全”為由,切斷對下游巴基斯坦的水流,屢次引發外交抗議。在無法通過控水實現預期效果后,印方干脆選擇了更為直接的方式:物理性打擊。
大壩所處位置——阿扎德克什米爾,是印巴爭議最核心地帶之一。印度顯然希望通過“斬首式”打擊,對巴方控制區造成系統性沖擊,同時激發該區域內部的不穩定,削弱其對伊斯蘭堡的政治依附。
但印度顯然誤判了兩件事:一是中國工程的堅固程度,二是印巴戰爭邊界的模糊容忍度。
打擊誰?背后是誰?印度的算盤與現實的耳光
對印度而言,選擇尼勒姆-杰勒姆,不只是一次軍事操作,更是一場政治宣言。
印度媒體在第一時間高調渲染此次襲擊是對“外部勢力干預克什米爾事務”的一次“懲戒性行動”。其“外部勢力”之意,昭然若揭——直指中國。
事實上,這并非印度首次將中國裹挾進印巴沖突。自中印邊境對峙以來,印度屢次在輿論與外交層面對中國發難。從貿易制裁到輿論抹黑,從中巴經濟走廊到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的主權議題,印度正試圖構建“中巴一體”的戰略假想敵形象,以此鞏固其在西方世界面前的“南亞門神”角色。
此次大壩襲擊,無異于向中方打出一張“實力牌”:既是對巴基斯坦的懲罰,也是對中國的警告。
但現實狠狠地回擊了這場表演。尼勒姆-杰勒姆工程并未因攻擊而失效,巴方能源部長當天即表示,“水電站將在48小時內完成檢修,不影響區域供電穩定。”
工程質量經受住了導彈襲擊,反襯出的是印度空軍執行力之低與戰略精度之差。
中方表態:中立之下的精準信號
中國外交部在5月7日下午作出回應: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勢升級,同時強調“理解并支持有關國家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的努力”。
字句簡潔,卻重若千鈞。
這句話釋放出兩個層面的信號:一是中方不愿看到沖突擴大,仍主張和平解決;二是對印度襲擊中方承建項目的行為,表達了高度不滿。
作為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戰略伙伴,中國對其基礎設施的投資不僅關乎雙邊關系,更涉及國家信譽與海外工程安全底線。此次襲擊無疑觸及了中國在南亞核心利益的邊緣線。
從基建到戰略:中國的力量邊界
印度之所以選擇攻擊這座大壩,其潛臺詞非常清晰——對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動手,不只是破壞,更是羞辱。因為這不僅僅是巴基斯坦的大壩,它也是中國的“國家名片”。
從中巴經濟走廊到瓜達爾港,從鐵路公路到電力水壩,中國在巴基斯坦的布局早已不僅是基建層面,而是一整套區域發展模型。尼勒姆-杰勒姆水電站,正是這套模型的關鍵拼圖。
印度很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一旦中巴聯手穩住克什米爾,印度在整個南亞戰略的緩沖帶將被徹底擠壓。而打擊這個水電站,既是物理破壞,更是信息戰和心理戰的一部分。
但印度忽略了一點:在這場多邊戰略博弈中,中國不是站在講臺上發言的“中立國”,而是坐在牌桌上下注的參與者。
導彈帶來的震動,終究沒有撼動水壩,卻意外暴露了印度的焦躁與短視。
當一個國家用精確制導武器去打擊一座供電大壩,它不僅是在攻擊混凝土,更是在暴露其外交困境和戰略焦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