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辦強辦優基礎教育”“統籌推進市域內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中考中招改革作為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手段,不僅是教育體系的自我革新,更是地方搶抓時代機遇、回應國家戰略需求的必然選擇。
資源配置是優化基礎教育生態的根基,也是推動地方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著力點。當前,區域間教育資源仍存在分布不夠均衡的問題。城鄉之間在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等方面存在差異。個別“名校”憑借優質資源吸引大量學生,形成資源虹吸效應,出現“強者愈強”的失衡局面。在此背景下,中考中招改革成為破局關鍵,“指標到校”政策是一劑精準的“平衡劑”。
教學轉型是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的核心,是地方對接國家創新人才培養戰略的必由之路。在傳統知識灌輸式教學已難滿足時代對創新型人才需求的當下,中考中招改革正是以“指揮棒”的形式,推動初中教學從“育分”向“育人”進行根本性轉變。在課程設置上增加跨學科、實踐類選修課程,在教學方法上推廣項目式、探究式學習,這既是教育回歸本質的必然選擇,更是地方在新時代贏得發展主動權的關鍵所在。
評價革新是推動基礎教育變革的關鍵,是地方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的重要抓手。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是破解教育功利化、短視化的關鍵所在。將學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等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并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優化考試內容,減少死記硬背題型,增加開放性、實踐性試題,更能促使學生注重知識應用與能力提升。當評價體系發生根本性轉變后,教育才能擺脫應試枷鎖,回歸立德樹人的初心。
中考中招改革是一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性變革。地方需以全局視角統籌謀劃,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教學轉型、革新評價體系,主動擁抱改革浪潮,推動基礎教育生態的深刻變革,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唯其如此,才能在新時代的競爭中贏得主動,培育出更多適應時代需求的棟梁之材。(張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09日 第09版
作者:張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