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
金達萊花學名興安杜鵑,以其嬌艷、熱烈的顏色和生命力被賦予了“永久盛開”的花語,象征著生命的復蘇與希望的重生,是延邊州的州花。
每年春季,金達萊花掙脫凍土的束縛,如約綻放,像萬千支火把點燃了延邊大地的春天,與群山間矗立的烈士紀念碑守望輝映。當春風拂過金達萊花海,仿佛能聽見往昔的沖鋒號角穿越時空,與新時代的奮進旋律奏出獨特的延邊交響。
金達萊花乘著從海洋吹來的季風,綻放在琿春的熱土上。琿春是國家一類革命老區縣之一,早期的馬列主義工農革命思想較早傳播到這里,有著“邊塞紅都”的美譽。琿春大荒溝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是上世紀中共琿春縣委的誕生地,也是黨領導琿春各族群眾開展抗日斗爭的根據地。經過多年的建設,現已形成了以黨史展覽館、十三烈士陵園、清水洞中共琿春縣委誕生地為中心的黨史黨性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區,年接待黨員干部群眾、青少年及游客上萬人次。
春風浩蕩北上,金達萊花扎根在敦化市寒蔥嶺紅色旅游觀光區。觀光區內的寒蔥嶺密營經軍事科學院專家、國防大學專家、國家圖書館、中國抗聯記憶項目專家實地踏查、論證,證實為東北抗聯密營遺址核心區域,是東北抗聯長期戰斗和生活的重要核心區域,是楊靖宇、陳翰章等英雄長期伏擊日寇的重要地區。“戰火”燒不盡,中華兒女以英雄為榜樣,百折不撓、奮發向上,如金達萊花般“春風吹又生”,綻放在新時代。
在龍井市,“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是回響在這片土地上的英雄贊歌。革命戰爭年代,龍井市每三戶有一人參軍、每五戶有一名革命烈士。龍井市共有4033名革命烈士,占吉林省烈士總數的十分之一、延邊州烈士總數的三分之一。明東學校、樂然主題公園、朱德海故居、琵巖山反日斗爭活動遺址……“在金達萊花海里看烈士遺跡,突然懂得了什么是永不凋謝的春天。”今年15歲的張同學在走過這些遺址后,對家國情懷的理解知之益明。
在延邊的文旅展演中,金達萊“花開不敗”——延邊大型原創歌舞詩《五彩阿里郎》中,金達萊花被抽象成藝術表達,通過刻畫“紛飛的粉色花瓣”表達延邊各族人民對新時代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奮斗、讓觀眾深刻感受到延邊人民昂揚向上的生命力。延吉恐龍王國推出的大型情景音畫秀《花開永不敗》,在音、舞、畫、聲、光、電的有機融合中敘述金達萊與革命英烈的故事,呈現著延邊的特色文化與精神內涵。
延邊博物館里的“金達萊”四季常開——“紅色文物”被賦予數字技術和新時代文化內涵。數字屏前,研學旅游的孩子們輕點屏幕可以為英烈獻上花束;全息流屏上映著抗日小英雄金錦女的英勇事跡……《浴血奮戰 共同抗敵——延邊各族人民在黨領導下奮勇革命的光輝歷史》展廳,通過館藏革命文物與現代展覽手段相結合,全面系統展示了風云激蕩的延邊革命歷史,真實生動地講述著延邊的紅色故事。今年“五一”期間,延邊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7.66萬人次,其中,5月4日接待觀眾1.8萬人次,創開館以來單日參觀人數新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