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見過冰河上砸冰窟窿的司機嗎?”2003年深秋,梁國棟的兒媳擦拭著丈夫胸前的黨徽,突然想起公公生前這句帶著陜北方言的玩笑。窗外秋雨綿綿,97歲的老人走完了波瀾壯闊的一生,而他與毛主席的往事,在家人斷斷續續的講述中愈發清晰。
1926年的印尼爪哇島,椰林婆娑下,20歲的華僑青年梁國棟在海外黨支部鄭重宣誓。這個看似文弱的年輕人,四年后帶著組織密令踏上歸國航船,先后潛伏海南、上海執行地下任務。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這個既能撬開敵人保險柜又能修汽車的 “多面手”,被組織點名調往延安。交際處的同志翻閱檔案時眼前一亮:這個會說五省方言、駕駛技術精湛的老地下黨員,正是中央首長急需的專職司機人選。
延安楊家嶺的清晨總帶著料峭春寒。梁國棟第一次發動那輛陳舊的雪佛蘭轎車時,后座傳來濃重的湖南口音: “國棟同志,車子顛簸些好,省得打瞌睡嘛!”主席的幽默化解了司機緊繃的神經,卻讓梁國棟更覺責任重大。當時延安僅有五輛汽車,毛主席堅持讓給朱老總和徐特立等老同志,自己仍以騎馬為主。唯有寒冬臘月或緊急公務時,那輛老轎車才會載著偉人碾過黃土高原的溝壑。
1942年臘月,延河冰封如鏡。梁國棟隨主席視察途中,突然將車停在河岸邊。他抄起鐵鎬走向冰面,主席的警衛員剛要阻攔,就見他蹲身敲擊冰層。 “這段冰面看著厚實,中間卻藏著薄冰?!绷簢鴹澞ㄈヮ~頭的冰碴解釋, “得做個標記,別讓老鄉摔著?!弊源嗣糠甓狙猜?,這個 “不務正業”的司機總要沿途排查冰面隱患,落下的關節炎伴隨終生。當主席派貼身醫生送來藥膏時,梁國棟眼眶泛紅: “給主席開車還能落下病根,這買賣劃算得很!”
抗戰勝利的曙光中,梁國調令。臨別前夜,窯洞里的煤油燈將兩個身影拉得很長。 “國棟啊,當八年司機委屈你了?!敝飨喼簢鴹澋穆臍v表突然開口。梁國棟急得站起身: “能給您開車是最大的光榮!”主席笑著擺手: “東北需要你這樣既能搞建設又能打仗的老兵,車輪子要永遠朝著群眾的方向開。”次日清晨,這個在領袖身邊默默耕耘八年的司機,背著簡單行囊踏上新的征程。
1956年的廣州暑氣正酣,新任廣東省公安廳勞改局局長的梁國棟接到緊急通知。當他快步走進會客室,那雙熟悉的大手已伸到面前: “國棟同志,廣東的臺風可比延安的風沙厲害喲!”十年未見的主席依然記得司機膝蓋的老毛病,特意囑咐隨行醫生備好藥膏。臨別時,主席突然駐足: “當年延河冰面要是沒你敲的那幾鎬頭,怕是要多凍壞幾個老鄉的腿腳?!边@句看似隨意的感慨,讓年過半百的局長瞬間紅了眼眶。
在東北的十年間,梁國棟把主席 “車輪子朝群眾”的囑咐刻進骨子里。1948年長春圍城期間,他冒險驅車穿越火線,將二十多名孤兒轉移至安全區。1950年鴨綠江畔,他帶著技術團隊七天七夜搶修被炸毀的運輸橋梁。這些經歷鮮少被提及,直到九十年代整理檔案時,工作人員才在泛黃的嘉獎令上發現 “梁國棟”三個字。
有意思的是,這個正廳級干部家中最顯眼的擺設,竟是當年那輛雪佛蘭轎車的方向盤模型。子女曾建議父親換套寬敞住房,梁國棟總拿主席的話堵回去: “當年在延安,主席住的窯洞還沒咱家客廳大?!卑耸甏鋵嵳邥r,組織要給他配專車,他擺手笑道: “我這兩條腿還能蹬自行車,汽油省給更需要的人。”
1993年冬日,87歲的梁國棟顫巍巍地給孫子演示冰面探測技巧。當小輩問他為何放著安穩工作不要時,老人摸著膝蓋上的膏藥貼喃喃道: “主席說過,共產黨員的膝蓋要跪得下群眾,站得直脊梁?!贝巴獾奈嗤┥成匙黜?,仿佛又回到延安的黃土坡,那個總在冰面上敲敲打打的司機,正把為民服務的火種悄悄埋進時光深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