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字節同事圈的一位網友提問:500萬的房加300萬的現金,可以躺平了么?
對于躺平,很多人口頭上嚷嚷著很厲害,但沒有實際行動。原因很簡單,焦慮擔憂躺平后沒收入,壓力大。我記得“躺平”一詞剛出來的時候我還在上高中,當時語文老師給我們印素材,說躺平是指一些低物欲低消費長時間待在家里無所事事的人。但是現在“躺平”似乎也開始內卷了,如果我沒有上進心,對年底的評獎、評優、評職稱、升職加薪不感興趣,那我就是在“躺平”。
我理解的“躺平”是早上睡到自然醒,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公園發呆。兩三天去一次超市買點菜和日用品,偶爾和朋友或家人去爬個山。上面的躺平生活就是去年我從上家公司離職后,半年沒有工作的狀態。其實,真正躺平后,物欲會變得很低,除了每月的社保,生活費根本花不了多少。躺平后基本沒什么社交,我能做到幾個月不買衣服不買鞋,甚至連妝都不用化。
回到開頭字節網友的問題,500萬的房你要自主不能變現,300萬的現金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我們可以結合多個數據源及身邊自己、朋友的生活成本分析,大致估算下北京“躺平”成本。
一、基礎生活成本估算。一線城市房子是成本大頭,分為有房和無房。
1、無房者:租房成本占大頭。以帝都三、四環單間為例,租金約2500-5000元/月;若需整租一室一廳,需3500-7000元/月
2、有房者:若是沒有房貸,可以減去房租/房貸壓力,但房子要預留物業費、水、電等,假設小房子,大概約500元/月。有房貸的話不在討論范圍,因為只要有大額負債,根本躺不平。
3、日常消費: 吃飯,以自給自足為主,一天30元,每月約1000元左右。交通以騎車和步行為主,偶爾遠的地方坐公交、地鐵,通勤需求小,大概100元左右。醫療/保險,沒工作意味著自己要繳納,需預留突發疾病或商業保險費用。其他一些額外開支:日用品、娛樂、社交等綜合費用降到最低,1500元/月。
合計年支出:無房者約6萬-12萬元,有房者約4萬-8萬元。
二、北京躺平資金門檻。
500萬是基準線。根據網上報道數據,“500萬存款”被視為一線城市“躺平”的基準數值,但還滿足以下條件: 1、無負債:無房貸、車貸等固定支出。2、極簡生活:年消費控制在10萬元以內。3、穩健收入:不管是通過理財還是副業收益可以覆蓋生活中大部分開支。
躺平可以偶爾有,但不能作為頹廢的理由。
有時,面對工作生活中的壓力,我們一怒之下想躺平,但理智后發現躺不平。即便不工作,待在家里。身體的躺平不代表思想的躺平,真正的躺平是身心都放松。奈何生活成本越來越高,銀行利息越來越低。社會的壓力、家庭的期望,讓我們無法真正安心躺平,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更是無法躺平。 有時我們也偶爾會有點夢想與追求,有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不甘心就這樣躺平,想要逆天改命,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 于是,很多人就覺得自己陷入了一種量子糾纏狀態:既卷不動,也躺不平。 每天早上,要從擁擠的地鐵里出來,開始一天的忙碌,每天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還要繼續為生活而操勞。
從思想上放過自己,能“卷”的時候不妨卷一下,覺得累了就“躺”一會,咱不和“卷王”拼健康,也不學“躺平大師”搞頹廢。不為了“卷”而放棄生活,也不為了“躺”而放棄夢想,你就是人生的贏家。
作者:芳草清清;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