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防老,我真是到七十才看明白,靠兒子,不如靠自己,更不如靠女兒。”李桂蘭坐在陽臺的藤椅上,手里握著一杯溫熱的牛奶,眼里卻泛著點點潮意。
她今年剛好整七十,丈夫早年去世,一個人把一兒一女拉扯大。兒子李建國從小聰明,成績好,考上了名牌大學,畢業后留在北京工作,娶了個城里姑娘,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女兒李建梅普通中學畢業,在老家嫁了個實在人,夫妻倆靠著開小超市過活,沒大富大貴,但也算溫飽無憂。
“媽,過幾天我要出差一趟,您要是一個人住不習慣,就先回老家吧。”李建國那天邊收拾行李,邊不經意地說。
“回老家?”李桂蘭愣了一下,“我都來你這兒住一個多月了,走了又回去,你那媳婦不是說我身體不好,要來照顧我?”
李建國輕咳了一聲,小聲說:“翠華最近也忙,你又什么都不讓她插手……你和她之間,有點距離。”
“是我不讓她插手?她從我進門那天起就臉色不善,我喝個水都說我用她杯子。”李桂蘭語氣激動,手也抖了一下。
李建國頓了一下,“那要不,我安排個護工?”
“護工?”李桂蘭笑了,“你媳婦怕我礙事,你就出錢打發我去找護工。”
“媽,我不是這個意思。”
“你不是這個意思,你怎么不讓我跟你女兒住?”
李建國語塞,低頭拉拉拉鏈,裝作沒聽見。
那天晚上李桂蘭給女兒打了個電話,電話那頭建梅剛哄完孩子睡覺,聲音疲憊但帶著溫度:“媽,你怎么了?哥又讓你搬走?”
李桂蘭嘆了口氣,“你說我這是圖啥?年輕時為了供你哥讀書,家里只剩一個雞蛋都得留給他,現在老了,生個小病他媳婦就不耐煩。”
“媽,要不你來我這邊住?我家雖然小點,但你來了我高興。”
李桂蘭沒說話,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
建梅繼續說:“你前陣子不是說腿老抽筋,我帶你去看看咱鎮上那中醫,順便你幫我看看小超市怎么重新布置。你來了,正好家里熱鬧點。”
第二天一早,李桂蘭提著不多的行李出了李建國家門,沒叫醒任何人。門關上的一剎那,她像卸下了什么。
回到鎮上的第二天,建梅就陪她去看病。中醫說是年紀大了加上長期站立勞累,建議泡腳、貼膏藥,再多曬太陽。
“媽,你看我給你在屋后搭了個躺椅,曬太陽用的,旁邊還種了你喜歡的金銀花。”建梅指著院子里的一角。
“你還記得我喜歡金銀花?”李桂蘭有些驚訝。
“當然記得,小時候你帶我去山上摘,還說曬干了能泡茶。”
那一刻,李桂蘭忽然覺得,這個女兒,才是她真正的依靠。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桂蘭在女兒家住得自在。早上起床跟女婿一起吃早飯,白天幫建梅看店、擇菜,偶爾幫孫子檢查作業,晚上一家人一起看電視,聊家長里短。
相比兒子的高樓大廈、保姆護理,這樣的日子沒有排斥和冷漠,只有溫暖和真實。
一天,李建國打來電話,說工作調動可以回省城發展,問母親愿不愿再去他那邊住。
李桂蘭說:“建國,你那邊的生活好是好,可我年紀大了,不求富貴,就想身邊人能陪我說說話、笑一笑。”
李建國沉默了半晌,“媽,是我對不住您。”
“你忙你自己的事吧,媽現在很好,有建梅在,我啥都不缺。”
掛斷電話后,李建梅走過來,蹲在母親身邊:“媽,你別委屈。”
“我哪委屈?我現在才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靠兒子再出息,也比不上女兒的這份心。”李桂蘭摸了摸女兒的頭發,眼角帶笑。
她七十歲才明白,原來所謂的“防老”,不是誰供養你、給你花多少錢,而是誰愿意聽你說廢話、陪你慢慢變老。
這份晚年的安穩和平靜,不是兒子給的,是女兒用點點滴滴的陪伴積攢下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