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中指出:“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青”春與書,萬“馬”奔途,為充分發揮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帶頭作用,鼓勵廣大青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籍中淬煉思想之魂,深扎信念之根,校團委開展“青春年少好讀書”系列活動,設置“青思悅讀”專欄,讓閱讀的春風吹進滿井之中,堅定文化自信的信念,以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
本期悅讀人 王子涵
王子涵,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22級本科生,計通學院學生團委副書記,計222班團支書,北京科技大學青馬工程“求實計劃”學員,獲“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共青團員”、院級“十佳志愿者”等稱號。
在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過程中,我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那段艱苦卓絕卻又熠熠生輝的青春歲月。
1969年,習近平總書記奔赴陜北梁家河,開啟知青生涯。在那里,他遭遇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等重重難關,與鄉親們同甘共苦,帶領村民打井、修淤地壩、建沼氣池,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條件,讓這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我也有幸踏上過延安這片古老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在那里,我仿佛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紅色之旅。每一寸土地都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每一處遺跡都見證著黨的艱苦奮斗與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樸素的文物,生動地展現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從土地革命時期,黨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讓廣大農民翻身做主人;到抗日戰爭時期,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浴血奮戰,抵御外敵入侵,守護人民的家園;再到解放戰爭時期,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黨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必須傳承和弘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新時代青年是飄揚黨旗下懷揣信仰的追光者,更是偉大征程上踐行初心的先行者。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是我在這片廣袤天地間,以愛為筆、以心為墨,書寫擔當的重要方式。
在積水潭醫院參與志愿服務時,我為他人指明道路、操作機器,這不僅是我第一次近距離了解醫院掛號問診流程,更是一次生動的“青年大學習”實踐。在藝術館做志愿者,讓我這個平時很少走進藝術館的人,得以靜下心來感受藝術帶來的震撼。而在軍事博物館的志愿服務經歷,更讓我深刻理解了歷史,從而更加珍愛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大一暑假期間,我所在的實踐團以“調研脊柱側彎”為主題,到北京積水潭醫院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實踐。我們獲得了與醫生、病患及家屬交流溝通的寶貴機會,從不同視角對脊柱側彎有了新的認知。在與院方交流構建思路的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醫者的仁心:醫生從病癥的科學理性認知角度出發,同時綜合考慮病人罹患疾病的擔憂,為我們提供了制作術前宣教短片的具體實踐思路。參與校園隨訪時,我也深刻體會到青少年脊柱側彎科普工作的任重道遠。但當看到一個個為“脊柱側彎”采訪主題駐足的身影,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這蒙塵的一隅。
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一部充滿奮斗與奉獻的壯麗史詩。這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胸懷天下、心系人民的青年形象,也讓我們深刻理解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內涵。在新時代的今天,盡管我們生活在和平繁榮的年代,但依然會面臨各種挑戰和困難。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學習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學習他一心為民的情懷,學習他勤奮好學的態度。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讓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為指引,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用奮斗書寫屬于我們的青春華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期專題 歡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體工作室
來源 | 王子涵
責編 | 芯芯
校核 | 圓 轟隆 語菲
值班編委 | 李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