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國與華結成“統一戰線”抗衡美關稅政策,無牌可打的特朗普又提對華降稅,他能如愿達成交易扭轉局面嗎?
【中日韓與東盟召開10+3會議】
日前舉辦的,第28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如同一場吹響反擊號角的集結盛會,13個國家齊聚一堂,直接對美國的“關稅狂舞”釋放信號:我們不陪你玩兒了。
就在意大利的這次會議上,中日韓及東盟國家聯手,發表了一份相當有分量的聯合聲明,直指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13國一致認為,這種政策不僅加劇了全球貿易的負擔,還在不確定性的泥淖中掙扎,試圖將世界經濟割裂開來。
大家紛紛表示,要繼續押寶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的多邊體系,并將在應對美國式保護主義挑戰上采取靈活措施。
這一舉動標志著反對美國霸權“統一戰線”的形成,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我們不會再容忍美方的“以鄰為壑”政策,也不會讓特朗普繼續肆無忌憚地挑戰國際貿易規則。
【特朗普再提對華降稅】
而與此同時,特朗普突然拋出一個令人意外的信號,稱他將在“某一時刻”降低對華關稅,并傲慢地表示這是因為“不想傷害中國”。
這句話表面看起來好像是在釋放善意,但實際上卻暴露了特朗普對當前局勢的無奈。他在關稅戰中自認為是一個高明的棋手,可以精準操控各國的經濟命脈,但如今的后果是,美國站在了眾多國家的對立面。
特朗普所謂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愿景,正在被現實狠狠地打臉。這個“商人總統”似乎極力否認,中國制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遠超他的想象。當質優價廉的中國產品難以進入美國市場時,美國本土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早已叫苦不迭。
不僅僅是貿易戰,特朗普還把更多的國際關系推到了懸崖邊上。日本、韓國這些傳統的美國友邦,如今已經開始考慮更多地與中國加強合作。
【石破茂表示絕不接受汽車關稅】
在美國與日本的談判中,高額的美軍駐留費用和汽車關稅問題,成為中日貿易摩擦的導火索;而韓國也不急于推進與美國的談判,轉而更加注重自身的經濟利益。
東南亞國家同樣感受到了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寒意。曾經對美國抱有希望的越南,現在也看透了特朗普的策略棄車保帥,開始團結一致應對這一“關稅風暴”。
而《紐約時報》也指出,盡管美方給予90天的暫緩期,但由于貿易問題的層層迷霧,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和老撾的新增訂單正大幅減少。
這種情況下,東盟只能團結一致,合力抵制美方的“無理要求”。這些國家正慢慢地從幻想中醒來,意識到唯有站起來反抗,才能抵御來自西方的經濟侵略。
【中國等13國發表聯合聲明】
顯而易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并未讓其他國家屈服,反而激發了全球反抗的浪潮。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美方的貿然行動已讓自己,在太平洋地區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而這樣一個戰略誤判,使得美國成為了國際舞臺上的“紙老虎”。
可以說,在特朗普的施壓下,世界貿易版圖經歷了一次飛速重組。特朗普執政百日,美國的GDP下滑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與此同時,中國則在努力通過“一帶一路”等倡議,進一步鞏固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
而中日韓及東盟國家的聯合聲明,不僅是對特朗普政策的一次有力反擊,更是全球貿易重心東移的一個縮影。
這種趨勢表明,哪怕美國一度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現在也無法逃脫其政策后果的“反噬”。
【特朗普政策已經開始反噬美國】
美方的“美國優先”政策其實在綁架全球經濟,同時也在江河日下的美國經濟中,埋下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看到的不是特朗普政策的成功,而是全球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更強烈的聲討。全球化時代的互聯互通,使得任何國家都無法真正獨善其身。在風云變幻的地緣政治舞臺上,那些試圖將世界帶回二十世紀的舊夢,注定會遭到迎頭痛擊。
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各國該如何繼續前行?答案當然不是回到各自的殼中,而是通過合作與共贏的方式,探索新的多邊貿易模式。
如今,世界各國應對特朗普的挑戰,正在形成一道反思的防線,提醒著我們,當全球的經濟命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相連時,這種對抗游戲就愈發顯得愚蠢而無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