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文化部領導班子調整,原部長茅盾不再擔任。誰來擔任部長,上級只好先讓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兼任,并打算從軍隊調幾個人來。
文化部雖然管理文藝工作,文人擔任看似“對口”,實際上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很多,如方針、政策等,把握不好就會出現問題。上級曾經對他說:文化部工作這些年來一直沒搞好,責任不在你,知道你一開始就不愿當這個部長,提到過辭職,因為沒有合適的人接替,如今讓你卸下這副擔子。
誰來擔任新部長,只能由陸定一兼任。此時的陸定一不僅僅中宣部部長,這一年被選為書記處書記,副總理。如今再兼任部長,身兼數職。
此時,上級打從部隊選幾位干部到文化部工作。從部隊挑選干部到文化部有一個背景。
1964年,上級提出“全國學習解放軍”,國家部委機關設立政治部,不少軍隊干部轉入地方,加強地方政治工作領導。
在這樣的號召下,陸定一推薦南京軍區政委蕭望東到文化部工作。
說到南京軍區,1963年政委設置7位,分別是柯慶施、唐亮、江渭清、蕭望東、江華、李葆華、杜平。其中,柯慶施、江渭清、江華、李葆華是掛職,他們都是各省市一把手。專職軍隊工作只有三人。唐亮此時的身體不好,已經不能主持日常工作,1964年離休。在離休前,很多工作由蕭望東處理,杜平兼任政治部主任,職責在政治部。
在陸定一的建議下,蕭望東調去文化部擔任副部長,軍區正職工作交給杜平負責。
蕭望東在戰爭年代長期從事具體政治實現工作,長期擔任政治部主任,對如何加強和執行是很有經驗的。上級也說到,完全由當兵的人來管文化工作怕也不行,從其他地方調人過來,讓加強文化部多元化領導。
1965年,蕭望東離開部隊,到文化部任職;又調武漢軍區政治部主任顏金生擔任文化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也從上海調來石西民擔任副部長。石西民是文化人出身,擔任過上海宣傳部部長、市委書記,長期負責文化領域工作,這一方面有經驗。
因為陸定一兼職很多,工作很忙,負責抓教育、文化、衛生等。文化部的很多工作由蕭望東具體負責,1966年,蕭望東代理部長。也在這一年受到沖擊而中斷工作。
1975年,蕭望東才恢復工作,重返部隊擔任濟南軍區政委,到1982年退居二線。
對于蕭望東中途受到沖擊,陸定一晚年再見他時也表達歉意,如果沒有他的推薦,蕭望東也不會來文化部,導致多年沒有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